LLA Editor – Page 2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January 23, 2024

攝影治療 與人同行

說起攝影治療(PhotoTherapy),常有人問:「攝影怎麼可以用作治療?」。相信很多人也不認識「攝影治療」,筆者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擁有20多年的攝影經驗,起初也沒想到攝影能與輔導治療扯上關係,直至在輔導室被一名求助者的故事啟發,打開了筆者提供治療的嶄新角度。 Mary(化名)求助時訴說自己脊骨傷患的故事:「病發時是春天,當時我常痛得在床上動彈不得,看著窗外綿綿春雨,內心就像天氣一樣鬱悶。後來,脊骨的病症經醫治後痊癒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每逢春天下雨時,我總是感到抑鬱,做事提不起勁,更不願外出接觸人群,這大大影響了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筆者從多角度為Mary分析,認為在她的潛意識裡,將經歷脊骨傷痛的鬱悶與雨天連繫了,所以每逢下雨,患者都會感到鬱悶。有見及此,筆者便嘗試每天傳送一張有趣及歡樂的雨天相片給Mary,並請她靜心默想,相片畫面有的是可愛小孩穿著五顏六色的雨衣在戲水;有的是雨中盛放的美麗花朵,希望藉此幫助Mary重新把雨天連繫到開心和正向的事物上。沒料到這做法真的奏效,患者最終成功走出雨天的陰霾,不再抗拒在雨天外出,生活也不再受影響。 隨著智能電話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受助者會在輔導室打開手機相片庫向筆者分享他們的生活照。這也進一步啟發了筆者開始運用相片作治療工具,試圖幫助受助者從照片中認識自己的處境,從而解開心結,尋獲可行的出路。「相片是一面心靈鏡子,能反映人的思想、情感和信念,同時亦能勾起回憶。」,如治療師能引導受助者說出照片中的故事,讓他們重新聆聽自己內心的想法,能幫助患者更認識自己;治療師有技巧地作出提問和給予回應,亦能讓受助者感到被明白和支持,從而加深與治療師之間的情感連結。 治療師會用不同的方法作出介入,筆者則喜歡運用相片的畫面作為輔導的切入點,例如向受助者提問「這是誰人?他在做甚麼?」、「他在想甚麼?他有甚麼感覺?」 和「他現在有甚麼需要?他最想有甚麼發生?」。有時也會問一些「假如」的問題,例如「假如他有同行者,會是誰人?為甚麼?」,「假如這是電影的畫面,你是導演,你想故事有怎樣的發展?下一個鏡頭會變成怎樣?」,於對話過程中探索受助者的內心世界。 攝影治療源於攝影治療大師Judy Weiser所提出的五個攝影治療技巧,是一門專業且有效的輔導方法。在過往40多年間,已有40多個國家的助人者以相片作助人工具,並有效幫助了不同的社群。自此,筆者也正式將攝影治療的理論應用於輔導工作上。六年過去,一直以來的臨床經驗令筆者堅信,相片不單有利於個人自我探索和覺察,也因爲相片貼近生活,能更有效了解個人、家庭、團體小組以至公司企業中的人際關係。筆者希望透過照片連繫不同人,透過攝影和相片治癒更多社群。
January 23, 2024

追逐夢想投身花藝師 教學相長傳承美學之道

這不是隨便拋下的一句話,而是花藝導師Cathy與花相處了15年後的感言。 大概是因為有耐性又有天賦,從小到大都喜歡手作工藝,日本刺繡等手藝對Cathy來說都游刃有餘。雖然喜歡手工藝,但長大後還是腳踏實地當上了文職工作,並於工餘時間學習插花,這是她第一次覺得學一門手藝的過程是如此困難,這份挑戰激發起她的決心,決意要駕馭這門藝術。「以前學習不同工藝時,我認為只要有良好技術配合努力,最後能創作一份具個人風格的作品,已經是達標,但花藝不能相提並論,因為花有生命,我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作品,而『完成』原來非常困難,而且每一次都會有感還未夠好。」 離開舒適圈 走進花的世界 Cathy從15年前開始修讀不同的花藝課程,從興趣班到專業的導師課程,即使過程不容易,但無減她對花藝的熱愛。「學習花藝期間很辛苦,因為課程價錢不菲,所以要繼續上班賺取學費。除了正職,有一段時間更嘗試經營網上花店,希望測試自己的能力在市場上值多少分,仍記得接到第一張訂單時的滿足感非常大。後來每天下班後,都會在家插花至半夜,平日就忙著處理保鮮花訂單,週末才有時間製作鮮花作品。很忙,但很快樂。」 除了下班後忙著花藝工作,旅行時的行程也與花密不可分,花藝彷彿與Cathy的生活融為一體。她分享外國的花藝世界,是超出想像的美麗,「記得有一次參觀德國的花藝展覽,被震撼到忘記了拍照,當下只想用心感受和記住。展覽於一個很大的堡壘中進行,裡面的作品都出自不同的花藝師,那刻我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可以這樣大,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你觀摩過外面的花藝作品可以有多厲害,才能不斷進步,就如我幾年前的作品與現時的相比,仔細一看便會發現已經非常不同。」 當夢想成為事業 職業生涯上的兩難 後來有不少機構找Cathy合作授課,學生們的正面回饋令她開始思考成為花藝導師的可能性。「自己對花藝的喜愛,是無庸置疑的,但要成為一位全職導師,當時仍未有十足信心。」選擇經營花店還是花藝教學的問題一直縈繞心頭,最後放下花店的原因是Cathy發現重複製作的過程,令她的作品漸漸失去靈魂,「例如我設計了一個花球,大受歡迎後人人訂購,生意很好,但我卻感到乏味。相反,將每位如白紙般的學生,教導成為出色的花藝師,令我感到滿足,這番思考引領我最後選擇了花藝教學的工作方向。」 Cathy成為花藝導師後,為了與學生分享更多知識,每次旅行都會加插與花藝相關的行程。「我到澳洲旅行會順道參觀當地的花卉供應市場,甚至找當地的花藝師學習及交流。花藝課程的內容未必是重點,更重要是了解當地的花藝文化,感受他們的教室氣氛和教學方法,並讓自己重拾學生的心態,了解他們在課堂中的需要及得著。」 看穿幻象 煉成真正的花藝師 Cathy近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有很多學生都從一張白紙變成獨當一面的花藝師。學生Mandy本來是鮮花公司的售貨員,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開始對花藝產生興趣,所以修讀花藝課程,畢業後加入花店工作,搖身一變成為花藝師。「學習花藝,除了汲取到知識和技巧外,自己最大的改變是變得更成熟、獨立和自信。花藝師需要有耐性、刻苦耐勞,剛加入時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搬搬抬抬,體力勞動比較多,例如搬運花材、換水桶等,這些工作對我來說都頗為吃力。後來隨著技巧進步和不斷累積經驗,亦看到行人會駐足玻璃櫥窗前觀賞自己的作品,才慢慢自信起來,亦覺得一切努力也是值得。」Mandy亦分享,花藝讓她學懂以另一角度尋找花與植物的美麗,以前颱風過後,她與大眾市民一樣,將斷掉的樹枝視為垃圾,成為花藝師後才學懂喜歡它,現時更會將它們撿回家,再轉化成花藝作品。」 大眾對於花藝師有既定印象──氣質女生優雅地、悠閒地插花,但事實並非如此。「外間美化了花藝師的工作,盛載花朵的水桶都很骯髒,修剪花材時都會遇到很多小昆蟲。花藝師不能只靠氣質,更需要有耐力、毅力和獨立能力。」Cathy說很多學生希望完成課程後入行,所以會讓他們了解行業的真正面貌,而不單單只是看到美好的一面。 花藝之道 探索花藝師的特質 優秀的花藝師需要對花藝充滿熱情,對花藝技巧有要求,懂得花卉的種類、顏色的運用、美學的概念等,更要了解時代潮流的變化,然後與時並進,才能充分表現出個人魅力和創造力。此外,大型花藝作品如婚禮拱門很多時都是集體創作,過程中需要學習與人相處,協調、合作和接納意見也十分重要。最後就是多加練習,Cathy認為創作花藝作品不能單憑想像力,必須想像力與實力兼備,「一個出色的花藝作品可以增加環境空間的美感,花卉色彩能提升空間的活力,作品形態也能帶動空間的流動,利用作品和諧地配合環境,將花藝完美地融入日常生活。因此,你需要有穩固的基礎才能承托想像力,當你運用想像力和創意定下作品的模樣時,你能夠在腦海裡找出不同的技巧與知識,支持自己的想法,才可以將想像實體化。」多年來Cathy持續學習,如海綿般吸收花藝知識,從鮮花、日本保鮮花、乾花,甚至日本手工絲花她都一一涉獵,並且互相結合,獨創風格。 Cathy享受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於教與學的過程中互相推動大家進步,「我經常告訴學生,如果你在今次課程做到6分的作品,下次應該要追求7分,甚至10分滿分,花藝技術的進步是無止境,同一件作品在不斷改良後,都會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因此,教學不僅能夠啟發學生,也能讓我不斷成長。」因為對花藝的喜愛,所以持續追求更多知識;因為想於花藝行業走得更遠,所以持續學習、接受磨練,與時並進。只要保持對花藝的熱情和不斷學習的心態,每一位學生、每一位花藝師都能在這個美麗而多彩的花藝世界中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January 23, 2024

治療路上亦師亦友 相伴走過難言深淵

把話說出來、把食物吞下去,聽起來是日常生活的基本,但其實社會上一直有部分人因著大大小小的原因,導致有口難言,甚至有口難「嚥」。而在難以言喻、似病非病的症狀中找出原由,再設計針對性的練習,為患者改善言語或吞嚥問題,就是言語治療師的職責。任職言語治療師超過10年的潘肇鋒(Morris)陪伴過不同患者走過低谷,在無藥可吃的治療過程中,替患者分擔情緒,成為他們復康路上的最佳同行者。 以最簡略、直白的方式分析「言語治療」,就是有關說話與吞嚥的科學,「有時家長只會形容孩子說話很慢,或者說話辭不達意,但其實背後都可以很仔細地分析他們的困難之處,而我們就會看到那個困難,知道怎樣或者有甚麼技巧可以幫到患者。」Morris解釋,言語治療師具備語言學和生物學知識,需要透過臨床評估,為求診者梳理問題和斷診;語言障礙、發音問題、聲線障礙、口吃等,就是言語治療師最常處理的溝通障礙問題。 大眾對於言語障礙的想像,大多集中於發展遲緩的孩童身上,但Morris說,其實患者年齡由嬰兒到80歲長者都有,「很多成年人都需要接受言語治療,例如老師和銷售員會因工作需要過度使用聲帶而導致聲音沙啞,又譬如主婦經常喝罵兒子,聲音也可以沙啞得很嚇人,甚至一些專業歌手或演員,都有機會出現聲線問題而向我們求醫;而長者就多因不同病症如中風、腦退化、癌症等影響言語能力,導致溝通障礙。」「言語」以外,言語治療師的工作範疇還包括吞嚥障礙。Morris解釋,言語治療師會留意患者進食時是否安全、會不會「落錯格」,又會觀察患者的咀嚼能力、吃東西是否有效等,從而作出相應的口腔肌肉及吞嚥訓練。 與患者同喜同悲 走過復康之旅 言語和吞嚥治療的難度之一是無法依賴藥物令患者康復,因此治療師需要設計針對性的訓練,再靠患者的意志力和努力,在反覆練習中,一步一步改善情況。而作為言語治療師,也必須了解患者的能力與限制,「不是每一天的訓練都可以很如意,正如有晴天也會有下雨的日子,但我們都要想方法讓患者過得好一點,令他們願意配合繼續訓練。」 在芸芸個案之中,Morris 印象最深刻是一位因中風導致口齒不清、難以控制口腔肌肉和舌頭的女士,「那位女士是一個很努力的強人,中風前工作很厲害,家庭事務都是由她打理,所以復康過程她都同樣勤力,上午做完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下午就來做言語治療,密集式訓練,幾乎每天都會見到她。」由最初無法控制口腔肌肉,到可以慢慢吞嚥、如常進食飯菜,Morris也跟著患者一同走過漫長的復康之旅,「治療中段患者當然會有很多情緒,會累、會傷心、會失落、會沮喪,也會怨恨或者覺得自己負累了家人,但當然也會看到進步,在課堂裡,她會和我聊天,訴說自己的心路歷程,我有時覺得自己不只是教他們說話或吞食物,令到他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那麼簡單,而是真的陪伴了病人在復康過程裡的高低起跌,其實我們都和他走得很近。」Morris形容,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與患者之間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當中亦存在著信任,「所以我都希望跟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讓他們知道我是真心關心他們,亦是真心想方法幫助他們,如此一來患者都會做得好一點,也願意努力一點。」 抱持助人的心 為患者走多步 在患者人生低谷中介入、與他們同行,成為Morris工作的最大意義,而患者和家屬給予的回應和肯定,亦會反過為來為Morris帶來鼓舞和動力,患者與他其實都在互相鞏固大家的生命,「這就是工作中需要與人互動的好處。」回想12年前入行的初心,Morris就是希望找到一份可以服務人和社會的工作,如今恰好以言語治療師的身份實現想法與初衷。 過去Morris曾在醫院、大學和院舍工作,接觸到的個案都會隨著地方的不同而有差異,「在醫院裡面就是比較前線,接觸到的個案多跟醫學上的病症有關,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不過,Morris也享受到大學講課、跟學生分享經驗。他認為,學習如何成為言語治療師跟治療一樣,都是一個過程,心態至為關鍵,「技巧可以鍛鍊,經驗需要時間累積,有很多東西是畢業之後再慢慢累積或者學習的,但你願不願意學習、願不願意用多一點心機想方法幫助病人,這就是出自你的心態。」Morris認為,如果有一顆助人的心,即使是難以處理或陌生的個案,都會有動力想方法、繼續學習新的知識幫助病人。 言語治療工作是Morris的熱情所在,他希望透過分享自身經驗,感染更多有志成為言語治療師的人,他現時亦為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的「支援兒童言語及語言障礙培訓證書」課程擔任課程顧問,以另一種形式回饋行業和社會。Morris分享,自己成長期間亦有參與青協領袖學院活動,「對我來說是成長的重要地方,到現在有些重要的朋友和價值觀都是當時建構下來的,例如當時都會提到甚麼是服務形領袖,所以有個種子,令我之後想找一份服務社會的工作,現在就是用自己的專業做一點貢獻吧。」Morris亦期望,隨著言語治療行業日漸壯大,未來可以出現專科言語治療師,「如果我們都能夠慢慢步入專科的話,我想整體來說對治療師的成就感都會更大。」
January 23, 2024

重燃霓虹燈魅力 創新工藝延續本土情懷

霓虹燈是香港其中一種獨特的文化,它曾經遍及香港各個鬧市,處處綻放光彩。不論在本地人或外國人眼中,滿街霓虹燈都是香港的標誌性景象。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我們見證著霓虹燈逐漸消逝,如今在香港街頭可見的霓虹燈已寥寥無幾。土生土長的Polly對香港的懷舊事物情有獨鍾,希望以全新的形式保留和延續霓虹燈文化。 以想像延續本土情懷 喚起大眾回憶 Polly熱愛本地文化,她跟很多香港人一樣,不希望霓虹燈這種富本地情懷的事物在香港就此消失。她在過往的工作中接觸到「冷光線」這種發光材料,乍看之下這種圓管狀物料釋出的光線跟霓虹燈非常相似,後來觸發她運用這種物料製作新式霓虹燈的念頭,並創立品牌Neonlitehk。 傳統霓虹燈以玻璃為材料,製作工藝複雜高深,而且體積大和易碎,這些限制妨礙了大眾接觸及延續霓虹燈文化。Polly運用想像力打破了這些限制,著手研發使用冷光線並以鐵線增加硬度,造成霓虹燈的模樣,並強調「可攜帶」的概念。「幾年前流行拿著道具四處打卡,所以產品要輕便才能吸引大眾。」一個個小巧精緻的新式霓虹燈,可作為家中裝飾、拍攝道具或送禮佳品。憑著她的想像,霓虹燈又再出現於大家的照片、香港的街頭,喚起大家對昔日香港的回憶。 把藝術融入生活 共同見證不同的香港 除了製作自行設計的貨品,Polly也接受客人訂製的訂單,後來更開辦工作坊,讓客人有更高的參與度。「開業至今,客人的製作主題隨着不同時期而改變,最初大家喜歡製作潮語,之後流行製作名稱,後來是追星用的霓虹燈,近年則流行製作有關移民的字句,作為送別禮物。」幾年來,她幫助眾多客人實現心中的設計,也彷彿跟客人一起見證着不同時期的香港和文化,透過把傳統事物結合流行文化,希望能更進一步延續霓虹燈情懷。 隨心創業 嘗試各種可能性 談到創業初心,Polly給人隨心的感覺,當初她厭倦了自由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於是嘗試以新式霓虹燈創立品牌。「最初沒有定下甚麼明確目標,只是一邊營運一邊嘗試,漸漸就有想達成的事,例如搬到面積較大的工作室、接多些外地訂單等等,慶幸能逐步做到心中所想。」她在大學時期已有做小手作出售的經驗,研製霓虹燈後同樣把作品放於知名平台出售,不僅吸引了香港顧客,還引來台灣客人的注意,後來甚至有日本、韓國、泰國等訂單。她坦言最初不想做海外生意,覺得運輸和售後服務難以處理,後來發現也不難解決,現時甚至希望接更多海外訂單。舉行工作坊是手作事業的大趨勢,Polly早年也順應潮流,開放工作室或到各個機構舉行工作坊,讓客人有自製霓虹燈的機會。創業之初看似隨遇而安的Polly,其實善用了從前的經驗,還捉緊每個機會。 平衡專業和客人意念 有苦也有樂 訂製訂單和舉辦工作坊都需要跟客人商討設計,「大部分客人都喜歡度身訂造的設計,希望我能實現他們的意念,但我要從實際角度考量是否可行,例如複雜程度,最終呈現的效果等等,盡量取得平衡。有時候客人不滿意我的設計圖,我可能要花很多時間解釋簡化設計的原因,甚至要多次修訂圖稿。」Polly笑言只能盡量解釋和遊說,時間成本的確很高,但她不想設修訂圖稿的次數上限,只想盡量呈現客人的想像,希望他們喜歡製成品。 現時Polly很享受舉行工作坊,「在工作坊可以跟客人聊天,我可分享製作心得,他們又會跟我分享來製作霓虹燈的目的。看到他們玩得高興,又滿意製成品,我也感到滿足。」近年最令她難忘的是一位熱愛周遊列國和露營的客人,這位客人帶著霓虹燈四處流浪,以霓虹燈點亮世界各地的漆黑荒野,這些照片讓Polly印象尤其深刻。 克服低潮期 迎難而上 遇到低潮期相信是每位創業人士的必經之路,Polly也面對著各式各樣的挑戰。早年的疫情為很多店主帶來沉重打擊,當時的工作坊全數取消,嚴重影響生意,慶幸還有客人訂製的訂單,Neonlitehk才能安然度過疫情的黑暗時期。然而,疫情過去,品牌現已穩定發展的情況下,Polly仍要面對另一個難題——創作上的瓶頸位,她不時思考如何在創作上再獻新猷。除了以文字、簡單圖案為主,新式霓虹燈還有甚麼可能性?客人對甚麼創作感興趣?這些問題經常在腦海中縈繞。直至她從擅長塗鴉的友人身上取得靈感,把友人設計的塗鴉文字製作成霓虹燈,推出後反應不俗,似乎為開拓新風格帶來一絲曙光。其後想到不少香港人都飼養寵物,於是以小動物為主題,可惜這次反應卻不似預期,讓她出乎意料。不過她沒有沮喪,最近推出霓虹燈風格的刺繡徽章,日後也希望推出更多種類的產品,增加收入來源。 面對競爭 堅守原則 Neonlitehk的成功自然引來其他店家爭相仿傚。Polly留意到市面上出現類似的燈飾產品,作為手作職人的她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及支持原創。「其他店家使用的物料材質較軟,又可能沒有著眼於加固技術,製成品的效果或未如理想。我們的價格雖然不比其他品牌便宜,但我們不想以便宜取勝。」產品的質素、工作坊的良好體驗,才是她追求的。她希望客人在工作坊能享受過程、滿意製成品,她深信堅守信念和原則能吸引同樣追求品質的客人,最終都會帶來回報。 Polly從沒預料品牌會否成功,反而一次又一次以為這盤生意捱不下去。年復一年,Neonlitehk不僅撐過來,還穩步上揚。她的小巧霓虹燈沒出現在大廈的招牌上,卻悄悄滲入香港人以至海外客人的家,讓霓虹燈這種充滿香港情懷的物品得以延續,以新穎的方式繼續發光發亮。
January 19, 2024

十六型人格(MBTI)與生涯規劃指導證書課程 《明報Jump》訪問

January 17, 2024

2024教育及職業博覽

  青協生活學院將參與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教育及職業博覽」,於1月25日至28日期間設置攤位(1D-D32),歡迎各位蒞臨攤位了解最新及精選課程。生活學院導師亦會舉辦多場講座及工作坊,歡迎有興趣人士參加。   教育及職業博覽詳情 日期: 1月25-27日 (星期四至六)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開放予公眾人士) 1月28日(星期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開放予公眾人士) 地點:香港灣仔博覽道一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港灣道入口) Hall 1D & E 更多資料︰https://www.hktdc.com/event/hkeducationexpo/tc
August 17, 2023

日本聖花藝術導師 重現中世紀流行傳統工藝

青協開辦不同療癒心靈的藝術課程,希望大眾能透過創作的過程,練習專注,放下生活的煩惱,享受心靈平靜的片刻。日本聖花藝術為一門新興藝術,修畢課程學員更可考取專業協會的認可資格,展開藝術教學事業。日本聖花藝術源於日本結晶之花藝術學院,為石丸留美老師所設計的一門手作藝術,其靈感來自於西方國家教堂的馬賽克窗。石丸留美老師研究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希望透過簡單的工序,以仿玻璃畫的形式重現這款於中世紀流行又具歐陸特色的傳統工藝。聖花藝術運用了乾粉彩為主要的繪製材料,加上不同材料的配搭及工具運用,最終展現出接近馬賽克窗的效果。除了石丸留美老師提供的設計樣本外,學員亦能設計自己喜歡的圖形,製作獨一無二的「聖花藝術」。學員只需要於課堂內完成指定作品,即可申請由日本「結晶之花藝術學院」頒發的認可證書,自行開班授課及出售作品。 藝術創作與心靈療癒 課程導師李嘉雯(Manisha)認為藝術與療癒有著密切的關係,藝術令人感到療癒和心靈平靜,只要在創作的過程中專注當下,一直不停手、不間斷的集中繪畫時,大腦便能夠放空,不用再思考及擔憂日常的煩惱,達致心靈治癒的功效。以靜觀(mindfulness)活動中常見的Zentangle為例,其作畫過程展現了各種人生哲理。比方說,畫Zentangle的時候需要畫不同大小的圓形及不同方向的線條,過程中可感受到同一件事情,倘若從不同角度去了解及觀望,最終的結果也許會不一樣。 成為導師的必要條件 現時香港療癒藝術導師的工作形式主要為斜槓族或自由工作者,導師大多自行於不同社交平台宣傳及收生。要於芸芸導師中突圍而出,Manisha認為最重要是堅守初心,並勇敢踏出第一步。作為導師切忌要求自己做到滿分,只要自律、鍥而不捨的練習及改善,漸漸便會得到學生的認同。當擁有一群固定學生時,也要努力準備,不斷研究教學內容及進修,久而久之便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她相信任何人只要願意大膽踏出第一步,加上努力及付出,最後也能夠成為一位出色的藝術導師。除此之外,她亦提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個人教學質素固然重要,但導師亦要學習與人合作,嘗試聯絡不同機構發掘工作機會,才能做到「長做長有」。
August 17, 2023

走進整理師的世界 探索物件與情緒的關係

香港土地寸金尺土,蝸居生活已成常態,如何善用有限空間締造理想生活環境,成為了都市人的必修課。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井然有序的家,但整理收納的技巧並非人人精通,因此社會衍生出新興行業—「整理師」,工作正是協助大家「執屋」。坊間歸納出不同整理收納方法,例如山下英子提倡的「斷捨離」和近藤麻理惠強調的「怦然心動」法則,整理師Jeffery解釋,其實這些方法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透過整理收納的過程,重新將生活重心聚焦於自己身上,從決定物品的去留到空間運用,逐步重掌生活的主導權,讓自己不再被物品牽著走,並於更寬闊的空間內,探索屬於身體及靈魂的快樂。 整理收納 修心之路 Jeffery是香港首位90後全職男整理師,他從小就喜歡乾淨整齊,讀書時已經開始幫助同學整理家中書桌,他大學畢業於心理學系,偶然發現了「整理師」這個職業,深感興趣,於是在工餘時間報讀整理師課程。Jeffery於學習過程中發現整理收納與心理學息息相關,「整理」除了是物質層面上的功夫外,更關乎如何與自己的內在溝通,這是梳理內心想法的過程。因此,他越學越感興趣,甚至辭去全職工作,考取專業資格正式成為整理師。許多人誤以為整理師的工作與家務助理或家傭相似,但實際上整理師的工作比想像中更複雜。每一個個案的背景及需要均有不同,所以Jeffery強調「睇餸食飯」的整理流程──根據屋主的需求和他們對理想生活的想法,再考慮空間大小、家庭成員數量作出分配及規劃,從而讓人、物件與空間保持平衡和彈性。 Jeffery認為物件堆積或是擺放混亂,其實也反映出人內心和思緒的混亂。「物件不會無故在家出現,它們的去留取決於我們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是由我們的思想控制。舉例來說,當問及屋主為何家中會有這麼多水瓶時,他可能會回應『可能旅行時會用』或者『可能之後有機會用得上』等理由,但又未能講出確實時間,這樣的回答某程度上反映出他內心對未來的不安或恐懼,所以不自覺作出囤積行為平衡自己的心理。有時候,當人們感到空間十分局促,除了物理上有太多物件佔據空間,也表示他們的內心已經沒有容納更多情緒的空間,所以空間對於人的情緒都有很大關係。」     了解個人喜好 打造理想生活 整理收納的第一步是先與自己好好溝通,了解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每個人的喜好也不同,有人喜歡極簡主義,有人喜歡方便減少打掃,當中沒有對與錯之分。「當我幫助屋主時都非常注重他們的理想生活及喜好,如果無法了解他們的想法與價值觀,之後的整理行動都不會感到滿足,所以過程中要不斷思考這樣的整理是否符合自己理想的生活模式。」 每當接到個案,Jeffery就會以以下步驟為屋主提供服務。 1. 諮詢 – 上門前先了解屋主需要,再度身訂造整理計劃。 2. 重申整理目標 – 上門當日在有限時間內專注整理特定範圍。 3. 下架 – 拍下整理前的照片後,將所有要整理的物品,如衣服從衣櫃下架,令屋主可以掌握目前狀況,讓他們意識到確實有執拾的需要。 4. 篩選 – 以先易後難的方式作篩選。首先取出狀態不佳的物品,如發黃或蟲蛀的衣物,之後處理相同類型及功能的衣物,最後才處理有故事或回憶的物件,例如中學校服、結婚週年紀念禮物等。 5. 分類 – 根據屋主的日常習慣制訂合適的分類系統,例如按季節或場合為衣服分類。只有貼近日常喜好,才能將收納整理變成持久習慣。 6. 收納 – 根據物件的使用頻率、屋主的慣用手、動線等因素,重新規劃空間和分配物品的定位,有需要時會使用收納用品,令收取物品時更方便。 7. 善後 – 處理屋主捨棄的物品,除丟棄外亦可選擇捐出或回收,並於完成整理兩星期後跟進他們的情況,了解他們整理後的生活,以及有否調整的需要。 若要把整理興趣轉化成職業,透過整理空間協助他人改善居住環境,建議先認識整理的相關理論及技巧。近年不少機構也有開辦「整理師」培訓課程,如有意入行者不妨先報讀課程進修及增值,探索自己於此方面的潛能。要成為「整理師」,除了要學習不同的理論和方法外,更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說服力及應變力,才能靈活地為客人設計合適的整理計劃。現時坊間的整理師很多時都是以自僱形式工作,同時可因應個人時間,選擇以全職或兼職形式投身行業。
August 17, 2023

寵物貓保姆 帶給毛孩溫柔的陪伴

主子佔據「貓奴」、「狗奴」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恨不得全天候照顧愛寵,不過當遇上旅行、需要到外地公幹或遇上其他突發事情時,就必須將照顧主子的工作交托給可以信任的家人、朋友,或是暫托於寵物酒店。近年越來越多人選擇聘請「寵物保姆」,客人可以在網上的寵物保姆平台配對合適的寵物保姆,並於指定期間代為照顧寵物,Cookie就是其中一位「貓保姆」。 貓保姆 VS 寵物酒店 「有一次我要去一趟長旅行,機緣巧合發現網上有寵物保姆平台,並找到一位合適的貓保姆可於旅行期間上門照顧貓咪。這次經歷讓我接觸到貓保姆這個行業,亦在腦海裡埋下拓展職業新方向的可能性。」Cookie本身是貓奴,正式成為貓保姆之前,會接一些需要救援的貓咪到家裡暫住,亦不時幫助妹妹與朋友們在旅行期間上門餵貓。受疫情影響,任職餐飲業的她眼見很多同行被迫放無薪假甚至失業,令她擔心工作前景,開始為轉行鋪路,於是她扚起心肝在寵物保姆平台登記成為貓保姆。 在重新通關但必須隔離的情況下,香港人對寵物保姆的需求不斷增加,為甚麼大家都選擇寵物保姆而不是寵物酒店呢?「第一,聘請貓保姆的價錢相對實惠;第二,貓比狗較難適應新地方,尤其英國短毛貓、加菲貓等身體較多先天性疾病,如果突然要到新環境生活而主人又不在身邊,可能會引起負面反應,症狀輕微的可能是不吃不喝,強烈則如抽搐,嚴重更有機會導致死亡;第三,如果送貓咪到寵物酒店,由踏入大堂的一刻已有機會感染病毒,因為酒店內都有為數不少的貓咪,所以邀請貓保姆上門照顧,可以減低貓咪受感染的風險。」 上門服務 讓主人放心 需要貓保姆服務的原因很多,例如公幹、旅行、探親、家中裝修等,或是主人工作期間需要保姆幫忙定時餵藥等。Cookie每次接到個案後,都會先了解個案背景,如果主人需要離家一段時間,她都會在工作開始前一、兩天登門家訪,互相見面並了解貓咪的生活習慣、糧食位置和餵飼方法,並接收門卡或鎖匙。工作期間,她更會將每天上門餵貓直至離開的過程拍下再傳送給客人,個案完結前一天便主動聯絡客人,溝通交還鎖匙的方式。「為了讓客人放心,我一定會主動要求客人設置閉路電視,不然,我都會堅持租借閉路電視給他們,另外亦會寫好一份簡單的協議書列明免責條款,互相保障。」 多做一步為貓咪覓新家 除了提供上門照顧的服務,Cookie更幫助了很多無法繼續養貓的客人,為貓咪尋找新的家庭。「不時會有客人問我可否暫時收留貓咪,其中一次經歷很心痛,有非常喜歡貓的家長,因為剛出生的小朋友有蠶豆症,所以無法繼續養貓咪,礙於牠們年紀太大,沒有朋友願意接手,所以想我暫時收留,我坦言她不可能無止境地付費給我照料貓咪,於是便幫她聯絡貓義工協助安排領養。當天,她帶著兩隻愛貓到貓義工處時哭得死去活來,我們都感到很難過。幸運地,三日後有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想收養兩隻貓,原來他們的貓咪剛離世,但有感自己年紀大,不可能由幼貓開始領養。我們至今仍有保持聯絡,知道兩隻貓與新主人相處得很好,我都很開心。」 Cookie說要成為一個好的貓保姆,先決條件是愛貓,其次絕對是責任感。她認為幫助客人照顧貓咪,與照顧小朋友並無分別,面對的都是一條寶貴生命,因此她接到個案後,無論任何原因都不會失約。「我曾經試過一次工作期間感染了COVID-19,於是立即與客人聯絡,並拜託同事、家人代我前往照顧。另外,我從一家到另一家工作時,都一定會徹底清潔與消毒,萬一其中一隻貓有病也可以避免互相傳染。最後,貓保姆亦需要耐性和觀察力,我每次上門都會留意貓咪今天的狀態與昨天有沒有分別,就如每次「鏟屎」時我都會紀錄並查看排泄物有沒有異樣。」 自我增值 成為專業貓保姆 為了能夠更全面服務貓咪並解答客人問題,Cookie一直努力自我增值,報讀不同關於寵物的進修課程,包括香港青年協會的「寵物貓美容課程」和「寵物託管證書課程」。「修業證書有助提升客人對我的信心,甚至當他們問我有關寵物醫學的問題時,我都可以幫助解答。在寵物貓美容課程中,我學會寵物基本日常護理的正確方法,如何更有效又更方便地清潔貓咪;寵物託管課程讓我知道擬訂協議書和清楚敘述醫療狀況的重要性,令整個工作期間,我和客人都可以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