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A Editor – Page 8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July 7, 2022

力臻完美的驗樓學問 呈上一室心安處

一個居所,不僅是一個生活的空間,更由人賦予其意義——家。無論是哪個年代,擁有一個居所都是不少人的目標之一。香港寸土尺金,當努力儲備充足的買樓置業資金後,尤其是新手買家,想當然會審慎揀選單位,為自己和家人物色「最好的家」。為讓這個家成為一室心安處,收樓時刻必須眼觀六路,以免入伙後才發現問題重重。近年「驗樓師」便擔當這個重要角色,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樓宇檢驗助理培訓證書」導師劉兆健(Ken Sir)認為,他們的使命就是「為準業主找出買入單位現有和潛在危機,讓市民安心入住理想安樂窩」。 「驗樓師」的專業 以知識與經驗洞察缺陷 關於「驗樓師」,Ken Sir首先解釋這個名稱是由傳媒打造出來,在行內其實稱為「驗樓主任」。驗樓主任主要的工作是為業主擔當第三公證方,找出單位有問題的地方,然後向業主及發展商解釋其根源,過程中不能單靠肉眼尋找問題,更要運用專業知識、儀器和經驗判斷到底怎樣才是一個「Defect」(缺陷)。驗樓主任從入屋一刻便開始工作,由地板、牆身、天花板、門窗、露台,甚至肉眼看不到的細節,例如去水系統、喉管、廁所等設備一一檢驗,儀器是一大助力,配合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勘察單位,並準確找出問題。 Ken Sir至今已有近20年樓宇檢驗經驗,除了為客戶找出單位問題,也是發展商的橋樑。他分享一個歷年最差的樓盤情況——單單是檢驗去水系統時已全屋水浸,通常這種問題是歸因洗衣機,例如去水喉鬆脫,這種情況在一、兩年前間中會發生,但近年已幾乎絕跡,他解釋驗樓主任會與發展商反映問題和溝通,在這個問題上發展商已找到解決方法,如為去水喉加上索帶,可見驗樓主任的角色絕對舉足輕重。 超越自己   學得愈多 走得愈前 樓盤單位推陳出新,因社會民生的發展而影響單位大小、格局和配套等,比如納米樓,促使具備近20年驗樓經驗的Ken Sir抱持不斷學習、與時並進的心態,在遇到任何樓盤情況時仍能自信處理。驗樓主任不僅要了解市場需要,更重要是提高對工具和儀器的認知和使用技術,因為熟練其操作方法在完成驗樓個案上帶來莫大幫助。檢驗過程並不能只靠肉眼,例如滲漏問題必須要有儀器輔助,而儀器設備日新月異,惟有學習得愈多才能走得愈前。經驗雖然是驗樓主任的重要武器,但倘若停留在現有所學,一成不變,則有機會趕不上行內新趨勢,因此增強對儀器的掌握和學習新知識也同樣重要。 近年加入樓宇檢驗行業的人數倍增,包括不少畢業生及有意轉行的工程行業人士,驅使擔任香港樓宇檢驗學會會長的Ken Sir自2018年起與青協合作開辦「樓宇檢驗助理培訓證書」(前身是「專業驗樓培訓證書課程」),為業界培訓人才。課程至今已舉辦超過40屆,更於去年成功申請為政府資歷架構第三級課程。樓宇檢驗學問涵蓋不同領域,如自學或會感到無從入手或毫無章法,因此課程以具系統性、全面性及實用性為特色,「課程比較全面而且貼地實用,包涵理論、樓宇結構、看圖則技巧、物料、施工、樓宇相關的法律知識等;還有最重要的現場實習,實習課會教授不同儀器操作,最後亦會教授報告撰寫技巧。」正如Ken Sir提及,儀器操作對驗樓師來說很重要,因此課程也著重學生對儀器的認識和技術,「課程提供約20至30種工具及儀器實習,並進行相關考核,學員上課時有機會摸索各種儀器,然後才按自己需要和儀器功能選購適合的工具。」 冀為行業設標準   資歷架構認證提升信心 對於驗樓需求持續,政府卻未有對驗樓主任資格設監管,Ken Sir指出「有很多人想入行,所以青協與學會增加和整理原有的課程內容,用心籌備並申請資歷架構,最終成功讓課程獲得政府認可,令學員畢業後可以得到資格證明,同時亦為驗樓師的能力設定標準,對自己及客戶都是一份保證,令行業更健康發展。」成功畢業學員更可申請持續進修基金,鼓勵有意入行人士增值和裝備相關知識,積極學習新事物;行內人士則通過進修提升和超越現在的自己,更上一層樓。 除此之外,畢業學員可自費報考由香港樓宇檢驗學會設立「驗樓主任認證資格評核」,透過學會認證提高驗樓人員的專業性和認受性,評核資格分為四級階梯(即助理驗樓主任、驗樓主任、高級驗樓主任和專業驗樓主任),對報考者的能力作出更準確的評斷,亦能增強各方持份者對樓宇檢驗人員的信心。對Ken Sir來說,這一步的突破是基於在行業二十載的觀察和感悟,身體力行推動行業邁向更前,幫助更多需要「驗樓」這門學問的人。 淺談驗樓程序 當驗樓主任接到委託,首先會了解單位資料,而一手樓和二手樓的檢驗方式及重點也有所不同,以下為Ken Sir建議的檢驗小貼士。 一手樓 先閱讀發展商資料和平面圖,從單位大小、房間數量及設備預算檢驗所需時間。 檢驗後需要填寫Defect List和執收紙。 建議著重觀察瑕疵、手工及完成面部分。 如果買家想自行檢驗一手樓,可重點視察滲漏和去水問題,若果入伙後才發現有問題而導致水浸,影響極大,因此需要特別留意廚房、廁所及涉及安全問題的部分,如大門和防煙門。 二手樓 先找出單位圖紙,看看結構性部分(如結構牆)有否改動,到現場後必須與圖紙作對比。 完成檢驗後,驗樓主任需提供詳細報告,並附設數據、相片和解釋。 如果買家想自行檢驗二手樓,建議主要看設備與結構。 二手樓的檢驗重點是結構性和安全性的部分,例如天花石屎會否剝落、鋼筋有否外露或老化、牆身有沒有裂痕或滲漏。
July 7, 2022

Playgroup啟導孩子成長 持續前進尋覓突破

孩子呱呱落地時是一張白紙,因家長的教養方式和學習環境填上色彩,影響性格、成長與發展,尤其零至六歲是兒童成長的黃金期,不少家長都會在孩子升讀幼稚園前,安排他們參加Playgroup(遊戲小組),期望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同時為入讀幼稚園做好準備。隨著學前Playgroup文化盛行,坊間陸續出現不同的Playgroup類型,然而Playgroup導師尚未有認證或註冊的制度,內容和師資良莠不齊。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為推動行業發展,自2014年起開設資歷架構第三級課程「幼兒Playgroup導師培訓證書」,由資深幼兒工作者馬惠屏(馬老師)擔任課程導師。馬老師期望,藉著課程培訓出專業、懂得發掘孩子長處的導師,為行業注入新血、帶來突破。 有人會以為,Playgroup只是一個讓孩子玩玩遊戲、如同託兒中心的地方;亦有家長認為,Playgroup是為孩子準備幼稚園面試的地方。對於大眾的不同理解與期望,馬老師秉持自己對幼兒教育及Playgroup的信念,給出這樣的一個解釋:「Playgroup不只是遊戲小組,也不應該是目標性的,而是透過有系統的遊戲,讓孩子接觸及學習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讓家長學習如何在生活中輔助孩子學習及成長;導師則需要從中觀察及分析孩子的個性,並且發掘他們的潛能和長處。」Playgroup是一種方式,導師的引導技巧、與家長的溝通和對孩子成長需要的觀察,主導每場遊戲小組的成果。 觀察幼兒的需要    非「一本通書走天涯」 幼兒尚未懂得聽從和理解指令,因此特別需要成人觀察他們的需要。家長或幼兒工作者看到孩子大叫大喊或跑跑跳跳,或多或少會覺得他們「不乖」、「難教」,而未必了解背後的原因,馬老師指出「幼兒在不同階段會有相應的需要與行為,例如有小朋友喜歡將積木扔走,或者會有人以為他搗蛋,但其實這是他的行為模式。導師需要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再去滿足他們的需要,例如可以在下一節的課堂中,給喜歡扔玩具的孩子玩拋豆袋,滿足孩兒成長的內在需求。有時候家長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導師也要向家長作出解釋。」馬老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因成長背景而有各種行為表現,因此觀察力和敏感度都是成為Playgroup導師需要具備的「軟件」。 曾任幼稚園教師、在幼兒及兒童教育界別工作逾30年的馬老師,由2014年起擔任「幼兒Playgroup導師培訓證書」課程導師,至今共培訓逾2,000位學員。馬老師分享,課程著重理論與體驗並行,除了在課室授課外,中心亦會安排學員到她的親子Playgroup課堂上觀課,體驗帶領幼兒遊戲的實況,「先前提到導師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其實這也要靠經驗累積,當你觀察得愈多、接觸得愈多,就自然會理解到孩子做出某些行為的原因,這也可以幫助你消化和理解課堂上的內容,因此觀課對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馬老師亦有教授其他幼兒教育相關的課程,向家長及幼兒工作者傳授實務的幼兒教學技巧。在培育業界導師的過程中,她鼓勵學員多累積經驗,同時樂於把自己三十年的經驗分享予學員。 扭轉「撞板」的意思   啟發孩子天賦 Playgroup導師除了要熟悉兒童成長理論外,也要把握遊戲設計及帶領的技巧。她留意到在課程實務練習期間,對不少學員來說,要拿捏幼兒的能力來設計出相應的遊戲,是有一定難度,「雖然我常說孩子的能力其實很高,但有時成人總會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將遊戲設計得過於複雜。」不過,馬老師反而樂見學員「撞板」,因為每次錯誤都是一種學習,可以避免日後重複犯錯。成人也會有失誤之處,同樣,孩子成長路上跌跌撞撞,更需要成人的扶助;潛能初現時,當予適時引導和鼓舞。 馬老師強調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是發掘孩子的天賦,她常與學員分享,「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天賦,現在如果你尚未找到自己天賦,可能是因為你的照顧者沒有好好為你發掘,但今天你是別人的照顧者,就為孩子發掘他們的天賦,好的地方就讓他們發揮,不足的地方就去教育他們。」這一番說話可以說是馬老師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態,相信每一個孩子絕對身懷天賦,以自己的能力啟導他們。 持續學習  在既定中尋求突破 外國專家不時發表有關幼兒發展及教育研究的新發現,馬老師緊貼著新趨勢,持續學習並定期審視課程內容,期望從中尋求突破。馬老師年前亦特意遠赴匈牙利及紐西蘭進修,增值自己。其中最難忘的是在紐西蘭參觀一間幼兒中心,當地的學生跑到沙池玩耍,甚至拿起泥土往嘴裡塞,但老師沒有阻止,反而是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喜歡做的事。這種自由的學習模式啟發了她,「香港家長比較著重於孩子的規矩和認知,有的會覺得Playgroup就是為孩子準備幼稚園面試,以前我在設定Playgroup課堂內容,也會加入較多認知性的內容,但就是進修過後才發現這樣不行,必須要在滿足家長和孩子自由學習之間取平衡,同時也會教育家長給予孩子空間發揮,適時引導他們回來。」 青協「幼兒Playgroup導師培訓證書」課程獲資歷架構第三級認可,期望可培訓專業導師,為行業注入新血,「現時社會沒有要求Playgroup導師必須取得專業認證資格,以致導師質素比較參差。」馬老師亦希望自己可以繼續進步,並持續將新發現、新得著分享給學員,「我一直留在前線工作,就是希望緊貼現今孩子所需,而不是搬十年前那一套出來,然後跟學生說這樣學就沒錯,就是要透過前線經驗,才能好好的向那些希望成為導師的學員們傳授教育心得。」 從事同一行業三十載,馬老師仍未厭倦。在她眼中,幼兒教育就如一條無盡的路,只要透過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不斷突破,便能在路途上尋獲樂趣,同時幫助每一位孩子在成長路上添上色彩。
July 7, 2022

擁抱冒險精神 錘煉金工之花

金工,即金屬工藝,一種聽來較男性化的工藝,卻可以製作成形態各異的戒指、手鐲、頸鏈等飾物。本地金工品牌Adventurist Studio的創辦人李穎嘉(Kaka)在學生時期與金工結緣,便愛上這種千變萬化的工藝,更希望讓金工成為其生活的日常,在2016年毅然創立一個專為金工而設的工作室,隨後開班教授製作金工飾物,成為金工與學生的連結,向他們娓娓細說更多關於金工的故事。 金工浪漫 放膽創立個人品牌 走進工作室,精心擺放的乾花和可愛裝飾打造出一個夢幻空間,細看下原來處處遍佈金工的工具和器材,霓虹招牌則訴說著一種浪漫情懷,展現出Kaka的藝術世界。Kaka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的視覺藝術學系,因在學時選修「Studio Jewelry」、學習金工而改變了她的未來航道。與畫畫不一樣,金工是將平平無奇的原材料,加入自己的想法,透過不同工序,例如焊接、成形及打磨,打造成一件具立體美學的藝術品,製作過程為Kaka帶來不一樣的成功感,也成為她熱衷於金工創作的動力。金工創作存在極大的可能性,同時蘊含創作者的故事和心血,Kaka分享其中一份大學習作是製作一件有趣及有故事的飾品,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包含能活動的元素,結果Kaka突破一般人對戒指的想法,創作了一隻可以攪動的戒指,為飾物增添意想不到的玩味。Kaka總是有層出不窮的想法,金工容讓她發揮這種原創和挑戰精神,也就是她對這項工藝著迷的最大原因。 畢業後,Kaka也陷入常見的迷思——職業路向。她笑言自己曾是一個「廢青」,花了將近一年半時間尋找自己未來方向,是要腳踏實地當一個「打工仔」,還是堅持藝術創作的夢想?在家人的勸喻下,Kaka一度投身平面設計的全職工作,日復日長時間的工作和創作的局限性,反而讓她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走的路。「當時金工藝術並未於坊間普及,市面上有名氣的金工品牌亦不多,因此我趁著自己還年輕、有心有力,便試著向『金工導師』的路走前一步,租了一間小小的工作室,既可做自己喜愛的金屬工藝創作,亦可開辦工作坊增加收入來源,讓我可以添置更多機器和工具,支持我的創作。」Adventurist Studio就是在這些因素下誕生,記錄著Kaka年少輕狂的追夢足跡。 滴水穿石 分享日常感染學生 從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至開班授徒,由創作者搖身一變成為導師,過程中令Kaka成長不少,除了在工作坊上分享自己的學識外,也學習到易地而處,了解學生的需求及想法。起初,由於熱愛這項工藝,Kaka總是希望把所有知識傾囊相授,例如金工的歷史、物料知識、製作方法和步驟等理論,「以往我會希望學生先全面了解金工的細節和知識才開始動手製作,但發現並非每位學生都對此有興趣,反而會感到沉悶。因此。我簡化了整個流程,減少資訊量及避免加入過分複雜的元素,多花一點時間專注於體驗更有趣的步驟。」明白到學生的學習期望,Kaka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會設身處地為他們作考量,選取合適的作品款式、物料和製作方法等,以容易製作、款式簡單及美觀兼備為大原則,讓學生享受每一次的金工體驗。 營運工作室數年,讓Kaka堅持教學的原因是,「學生和客人都會主動在社交媒體上留下讚賞及正面評語,讓我知道自己花在教學上的心思是被認同的。」她更享受與客人溝通,並發現很多人都對金工不甚了解,而希望進一步認識這種藝術,這也是符合她希望在香港推廣金工的目標。透過工作坊,她向學生分享更多關於金工的知識,同時藉著社交媒體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藉此推廣金屬工藝的周邊故事,其工作室更增設「金工日常」的中文名稱,因為金工已經融入她的日常生活。 調節心態 在海量學習中成長 近年手作工作坊興起,同類型的工作室或小店如雨後春筍地出現,抄襲或類同的情況並不罕見。談及作品不時被別人模仿或抄襲,Kaka懂得調整心態︰「創作的腦袋是屬於我,別人如何抄襲也未能奪去我的創意,只要不斷向前求新,抄襲我的人都只是跟隨於我的背後。」她認為可以不斷成長和超越自己,以勇於求變及追求新鮮感作為應對,「我會不停創作新款式,因為我是一個怕悶的人。」她的破格創新想法成為了品牌的特色——將金屬和純銀焊接結合、研發出雙色甚至三色的金工作品,創新款式吸納了不少新客人,也是對她的設計的一種肯定。 現時工作室漸上軌道,Kaka認為過程中最困難的莫過於是在創作與教學之間取得平衡。曾經因為工作坊反應熱烈,Kaka把自己所有空檔時間預留開辦工作坊,卻壓榨了自己創作的時間和精神,所以她重整業務方向,以尋回初心平衡創作與教學的時間。自稱「工具控」的Kaka指出,品牌成立的目標其實很純粹,就是可以讓她有資金購買令她著迷的金工工具和優質機器,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技術和作品的質素,一方面以最好的上課物資回報學生,即使價錢貴一點也不要緊,「曾經有老師告訴我,其實懂得保養及好好打理工具,優質器材的確可以用一輩子,所以我覺得這些錢是花得有價值的。」 除了提升裝備外,Kaka積極進修,在疫情前每年也會到外地上課,不斷超越當刻的自己,例如到台灣修讀更專業的金工課程,疫情期間則在香港向不同師傅學習,從觀摩海量設計、事物中啟發思考,從進修中進深自己的知識和技術,變出更多嶄新元素,讓金工之花綻放得更璀璨迷人。
July 7, 2022

交織愛的紐結 打造專屬簇絨氈

禮物,盛載送禮之人的心意,如在摯友的生日、情人間的紀念日和父、母親節等別具意義的日子,藉著送禮表達珍視之情——愛。送禮時除了考慮收禮之人的需要和喜好外,不少人會想到送上獨一無二的禮物,創造難忘回憶。論心思和驚喜,手作禮物無疑是首選,近年愈來愈多人會選擇參加手工藝工作坊親手準備禮物,添加獨特性和心意,過程中更可學習新技能,具娛樂性又可以自我增值。本地手作禮物店Eachcare的創辦人呂柏欣(Jesse)留意到這個趨勢,於2018年開辦不同類型的手工藝工作坊,期望提供一個關於悠閒與手作禮物的空間,讓客人製作屬於自己的禮物。 源於愛的工作室   勇於由零開始 工作室取名為Eachcare,意念是「Care each other」,關心每一個人;而品牌的建立亦是源於Jesse 對女朋友的愛與關心,因為他在送每一份禮物的思考、製作過程,都蘊含對女朋友的心意。Jesse分享成立Eachcare背後的故事,「因為當時我要物色一份禮物送給女朋友,無意中發現一款字母香磚,香味十足亦可以組合成不同詞語,既美觀亦具創作空間」,於是他開始自己買材料,參照網上圖片自行製作,加上自己想表達的訊息,「製成品出乎意料的好,亦備受朋友讚賞,更委託我幫忙製作。」朋友好評加上在學時營運精品禮物網店的經驗,Jesse決定踏出新一步,展開Eachcare的生意,從字母香磚中取經,反覆研究及設計出Eachcare的第一個產品——字母香磚燈箱。 知道不少人和自己一樣,希望親手製作禮物表達心意,於是Jesse除了售賣手作禮物外,也開設不同的手作工作坊,例如Tufting毛氈、字母香磚燈箱及手工皂藝術品等,讓參加者親身參與製作禮物的過程,投入旁人無法代替的心意。不少參加者在工作坊前也與Jesse分享自己的設計意念、訊息,因為他所提供的工作坊充滿自由度,可以讓參加者在親手製作的禮物上,賦予專屬自己及珍視之人的回憶與意義。 引入創新模式    超越市場定式 創業初期, Jesse曾擔心難以開拓客源,憑著努力和機遇,乘上聖誕節送禮佳期的熱潮,工作坊的反應比預期更理想及熱烈,令原本的憂慮一掃而空。雖然如此,營運期間也少不免會遇上瓶頸位,同時面對不少同類型的工作坊冒起,Jesse指出,要穩住客源就絕不能墨守成規,需要改變及超越現狀,為工作室定位並建立獨有形象是突圍而出的唯一辦法。「半自助」就成為其工作室的賣點之一, 超越傳統的全程面對面指導,Jesse與團隊忽發其想,以平板電腦播放教學片段配合現場導師的輔助,讓參加者根據個人進度學習,因其需要隨時重看步驟或暫停,有需要時便向導師發問,這種模式讓參加者可以無拘無束、「零壓力」製作禮物。當時近乎妙想天開的轉型,令Jesse的工作室成功渡過瓶頸位。 四年來Jesse搜羅不同類型的手作工作坊,例如字母香磚燈箱、陶瓷耳環、流體畫等,設法開拓業務及滿足客戶需要。目前工作室主打是Tufting(簇絨)工作坊,近期深受大眾歡迎,皆因Tufting技術的可塑性很高,可以製成布袋、杯墊、掛飾及地氈等,參加者的選擇及創作空間也隨之提升。在約四小時的簇絨氈製作中,參加者需先選定作品圖案,寵物、情侶合照、偶像團體都是時下熱門題材,Jesse會幫助參加者投射圖案在布上,讓他們在畫框上輕鬆起稿創作。草稿完成後,參加者便可以在整理得井井有條的毛冷陳列櫃上挑選毛冷,並學習使用Tufting gun(簇絨槍),打造由自己親手創作的簇絨氈,由Jesse團隊進行後製、包邊及加上防滑墊。Tufting做法中最特別之處,就是運用簇絨槍,一槍一線打入畫布,過程中有些人會感覺很紓壓,有些人則是感覺療癒,這正是工作坊為參加者帶來的沉浸式體驗,回歸Eachcare的初心——悠閒。 從困境中超越自我     不斷挑戰活出意義 疫情期間,手作工作坊尤其盛行,坊間也出現了無數手作品牌。面對眾多競爭對手,工作室仍能站穩陣腳,原因除了是對服務質素的堅持及對客人的重視外,最重要還是Jesse不斷提升和超越自己的信念,研究和構思新產品及服務,例如把Tufting融入到不同載體,如變成布袋的花紋。Jesse分享,曾有同行抄襲自己的作品而氣餒,然而,氣餒過後他便會積極調整心態,繼續努力,他認為如果自己的品牌能輕易被取代,他們也需要檢討,因此,他和團隊一直嘗試,發展新元素,讓別人無法跟隨其進步的步伐。 從2018年開業至今,Jesse從不慣於待在舒適圈,反而選擇訓練出強大心臟去挑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學習成為一個Creator。「從前讀書都是學習做一個乖巧學生,跟從老師的指示學習,做社會規範中最標準的行為,但經營Eachcare時,很多項目或新產品都要由零開始創作,沒有前車可鑑,比起從前的自己,四年後我的創作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突破。」正如Tufting,剛開始時未必能暢順運用簇絨槍,可能會出現毛線打結的狀況,或因長時間舉槍而疲累,但如果不曾開始並堅持下去,便不能看到每位參加者捧起毛氈時那充滿成功感和滿足感的笑眼。 在經營工作坊與發展自己的同時,與客人的溝通、聆聽他們的故事也是Jesse開辦工作坊的意義之一。人與人之間的羈絆難以看見,卻能在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間流露,這個禮物工作坊正是打造這樣的溫馨空間。
July 4, 2022

2022教育及職業博覽

  青協生活學院將參與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教育及職業博覽」,於7月21日至24日期間設置攤位(5G-A27),歡迎各位蒞臨攤位了解最新及精選課程。生活學院導師亦會舉辦多場講座,有興趣人士可留意時間參加講座。   教育及職業博覽詳情 日期: 7月21-23日 (星期四至六)            上午10時至下午7時(開放予公眾人士) 7月24日(星期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開放予公眾人士) 地點:香港灣仔博覽道一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港灣道入口) 更多資料︰https://event.hktdc.com/fair/hkeducationexpo-tc/香港貿發局教育及職業博覽/
November 29, 2021

出於愛的訓犬心態 正向引領犬隻行為

狗狗雖然不是人類最近親,但肯定是人類最親密的伙伴。香港人愛狗如家人,願意負上狗狗一輩子的責任。然而懂得愛又是否代表懂得教?怎樣才算是教得好?訓犬猶如教養孩子,獲國際認證的犬隻行為顧問及訓犬師蔡易儕(Eddie Choi)推崇正向訓練方式,改變傳統威嚇及壓迫的方式,著重適當的獎賞鼓勵,用愛、耐性及同理心,達致人狗共融。 科學為本 從心態改變行為 傳統主流的犬隻訓練方法是懲罰式,傾向採取強硬手段或姿態,喝令或拉繩,更甚是為狗隻戴釘帶,透過痛楚和恐懼來令狗狗服從。然而在 Eddie 眼中,這絕非好方法。「你看似解決了當下情況,壓制了牠們,但其實不等於真正改變了牠們的行為。」例如深夜時分,狗狗聽到家門外有人聲就不斷吠叫,其實可能是出於驚恐。透過打罵阻止吠叫,不但治標不治本,更可能令狗狗變得懼怕主人,積累更多負面情緒,影響關係。Eddie 以人作喻:「就好似當人見到曱甴朝面飛來,也會驚和尖叫吧!這種恐懼不可能靠打罵就能消除。」也就是說,犬隻的行為不是無端而來,高壓式的命令或情緒化的訓犬方式既不是妥當,長遠也不利糾正犬隻行為。 正向犬隻訓練於九十年代在美國漸漸普及,Eddie 是第一批負笈的香港人,學成後將知識帶回來,始令更多愛狗之人認識這套有別傳統的犬隻訓練方法。「正向訓練是源自心理學,以科學為本,講求理論實踐,不同人都可學習和應用。」當狗狗深夜吠叫行為,先要了解背後原因,透過正面獎勵的方式,紓緩牠們驚恐的情緒。「如果以後聽到門外有人,狗狗想吠叫時就會得到獎勵例如零食,牠們自然會將兩者連繫起來,驚恐情緒自然會減少,改善吠叫行為。」Eddie認為,正向訓練除了能達到持續和根本的行為改變,更能增加狗狗對人的信任,令主人與寵物的關係更親近融洽。 坊間曾有些誤解,以為正向訓練只是簡單獎勵,但當中涉及很多技巧。「跟狗狗溝通,Timing 好重要,例如下班回到家,發現狗狗將屋企搞到一團糟,但因為時隔太耐,狗狗不知自己做錯什麼,這時候責備都無用。」正向訓練的獎勵亦一樣,掌握好時間,才能令狗狗對獎勵與某些行為產生連繫,Eddie期望寵物主人可以掌握這種認知,發揮正向訓練的最大效用,讓狗狗心態和行為真正改變。 深入鑽研學問 破格提倡平等概念 Eddie多年熱心鑽研犬隻行為,但一門學問不只是單一層面,還有錯綜複雜、環環緊扣的各種相關知識,需要深入學習,例如生物學。他指出,不少人以傳統威嚇方式訓練犬隻,除了以為快捷見效,更是源於對狗隻的天性有錯誤理解。「狗是由狼演化而來,以前人認為狼群中有 Alpha Wolf 領袖狼,但這說法已被推翻,是誤解。狼群中有的是 breeding male / female 角色,其實就是爸媽。」因此,主人以領袖姿態站於高高在上的位置來訓犬已不合時宜,透過鼓勵式訓練,才能提升狗狗對環境事物的認知,有效改善行為。 
與人的規範社會不一樣,狗狗的眼中,行為並無對錯之分。在可為與不可為之間,界線全靠人劃清,這也是Eddie一直以來訓練犬隻行為的核心主軸之一,改變或加強寵物主人的認知、心態為關鍵。他舉出一個訓練例子︰狗仔在家規矩並無絕對,哪裡大小便、可否跳上床,不同家庭或有不同;在外則須守禮儀,接受一般社會化訓練,才能與其他人和狗好好相處。「例如有些狗狗鍾意撲人,如果撲上大人都還好,但如果大型犬隻太興奮撲上小朋友或老人家身上,其實也會有危險。」 人與寵物的共識不能單向強迫出來,最重要是了解狗狗性格,同時要明白訓練狗狗,並不等如完全操控或改變其本性。「有些天性是無法完全改變,最多只能改善。有些狗好易緊張,會不斷吠叫,或許不要帶牠到多人的地方,牠自然會放鬆一點。」Eddie以自身經驗分享,夏天熱浪來襲時,當人也感到炎熱,那麼主人們應該考慮愛犬的感受,儘量避免在酷暑下溜狗,因為他認為人狗相處,也要以平等為前題,嘗試明白狗狗所感受的,方可好好相處,給牠們適切的照顧。 狗狗的嗅覺比人類靈敏千百倍。牠們吸氣時,可以從氣味感受情緒,如驚恐,或開心,而牠們也會表現出相同情緒。從人的角度來看,這叫同理心。作為狗狗的人類伙伴,學習教狗訓犬,某程度上也是學習狗狗靈敏的同理心。「訓練是 no quick fix,無捷徑的,而且要 do no harm,不能傷害牠們。」這是 Eddie 不斷強調的一點。不管狗狗怎樣性格,膽怯或好動、慢熱或熱情,只要搭起同理心的橋,多給耐性和獎勵,關係自然更好。 走在學習的最前方 緊貼時代變化 與青協合辦「犬隻行為及訓練證書課程」多年,儘管每堂都傳授不同犬隻訓練知識,Eddie 坦言「不會教得完」。作為導師,他只是為學員打開一扇門,門後的世界還有好多等著學員發掘和實踐。「曾經有學員修畢課程後到美國繼續進修,學完才知自己仍有好多要學。我也一樣,今日一直在進修。」新的研究、新的思維、新的方法隨時間增加,難保一些觀念、方法在未來會不合時宜,因此,Eddie作為導師,在學習上走得更前,為自己和學員帶來更多知識。 Eddie 所獲得的國際認可美國專業訓犬師認證,是由不設附屬訓練學校的獨立認證機構所發,並需要每三年一次重新認證,以確保訓犬師資格和質素,與時並進。Eddie 多年來見狗閱人無數,不管是有意成為訓犬員,或只是想和自家愛犬有更好關係,最重要是有不斷學習的心,學成後亦要不斷實踐知識。說到底,正向訓練都是出於愛,先有愛,才懂得教、教得好。相信每一位願意負責愛犬一生的主人,也是備有這份愛。
November 26, 2021

青協生活學院《好學·生活》雜誌Vol.6 現已出版

青協生活學院《好學·生活》雜誌第六期現已出版,自今期起提出一個 關於學習,關於生活,也關於您和我 的課題,是期率先以「學習改變」為主題,記錄走在「學習改變」旅程上不同階段的封面人物專訪、導師專訪故事、專家專欄等,與讀者分享多個範疇的寶貴智慧和經驗。 在邁向改變之際,良師益友將是重要的明燈,今期雜誌同時為大家搜羅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的精選課程,涵蓋多個領域的學習,請即登lla.hkfyg.hk,瀏覽更多課程資料。 歡迎各位瀏覽以下電子版雜誌,或到青協生活學院取閱雜誌。
November 19, 2021

四式家務護腰新習慣

家務幾乎是每日的「工作」,不少人做家務後也常常抱怨「腰痛」。如果做家務的姿勢不當,日積月累可能會造成身體勞損。適當的工作姿勢,不但可預防腰痛,更能提升工作效率。 因此,想有效預防腰痛,必須改變日常生活的壞習慣中。以下有四種預防方法作為參考。今天起,一同糾正做家務的姿勢吧!
November 19, 2021

季節轉變的貓狗保暖方法

季節交替,冬天氣溫驟降,保暖便成為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懂得在寒冷時保持溫暖,然而,寵物應該如何在冬天保暖呢?儘管寵物的毛皮能起到保暖和保護作用,但牠們仍有可能感冒,從體溫過低到冷至感冒,嚴重的甚至誘發哮喘、支氣管炎及肺炎等,如主人不懂得幫牠們保暖,冬天其實潛藏著危機。 狗仔保暖篇 1. 多待在室內。雖然大多數狗應該每天遛狗,但在寒冷的天氣裡,牠們的耳朵、爪子和鼻子尤其暴露在外,應該縮短散步的時間和頻率,並以室內玩耍為主,以免導致失溫。 2. 狗仔穿衣服的迷思︰牠們需要穿衣服嗎? 如果是短毛犬品種,或狗狗冷至發抖,有低溫症狀,便要穿狗外套,以助保暖和提供額外的一層保護。主人也可以幫狗狗探溫以確保體溫正常(攝氏38-39度),以肛探最準確。 3. 保溫的床上用品。為狗狗準備溫暖的床、毯子,避免直接接觸地面防止通風。如果狗隻必須睡在屋外,請提供適當的乾燥、具絕緣材料和傾斜屋頂的狗屋子。 ⚠必須特別注意:如使用暖爐、電暖墊和暖水袋,需要注意過熱問題及寵物安全,以免導致灼傷。 如出現以下情況,請諮詢獸醫︰ • 流鼻涕、咳嗽和打噴嚏等症狀,有機會是感冒或犬舍咳 • 無法停止顫抖、發出嗚嗚聲及行動緩慢,有機會是體溫過低症 貓咪保暖篇 貓天性獨立,在寒冷的天氣中,許多貓會非常樂意依偎在室內自行取暖,而香港大部分飼養的貓也是室內居住的。但當你的貓會自由外出,由於牠們本能會尋找溫暖的地方,例如在汽車下方,便可能出現危險。因此,請確保你在花園或室外區域提供溫暖而安全的庇護所;可以的話,在冬季也減少讓貓外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