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益生菌Probiotics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人類腸道被稱為人體第二大腦,當中有超過100兆(trillion)的細菌,主要分為 「益菌」與「壞菌」兩大類,互相平衡。人體有七成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形成重要的屏障,抵禦病菌和毒素的入侵。當腸道生態出現失衡的情況,便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的風險。因此,維持腸道內菌群的平衡,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腸道生態失衡原因
老化及慢性疾病:10歲後益菌開始逐漸減少,60歲時只剩下1-5%
不良生活習慣:過量酒精、抽煙、缺乏運動及睡眠不足
飲食西化:蔬果攝取不足、纖維含量低、食物種類單一
心理壓力:增加身體壞菌(Clostridium)的數量
抗生素:抗生素會把好菌及壞菌無差別殺死,可導致抗藥性產生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定義,益生菌是一種當攝入充足的數量後,能對人體健康產生益處的微生物。市面上有過百種益生菌產品,現時最具科研實證的有兩個菌屬,包括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及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而益生菌的作用包括以下數點:

益生菌聲稱作用

  • 對付便秘與腸胃不適
  • 改善濕疹及提升免疫力
  • 對付新陳代謝有關的毛病,如肥胖、糖尿病、體內慢性發炎
  • 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如流感或傷風感冒等呼吸道病症
  • 對抗抑鬱,舒緩壓力
  • 減低患上癌症風險,尤其是大腸癌和結腸癌

雖然益生菌對身體健康有許多益處,但部分人士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果出現輕微不良反應,通常屬暫時現象,可先觀察身體狀況,並適量減少劑量。若出現嚴重不適,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護人員意見,以確保安全。

輕微副作用:腹脹、腹部絞痛、腹瀉或腸胃不適等
嚴重副作用:菌血症、真菌血症或因感染而導致嚴重疾病

因此在挑選益生菌產品時,建議根據個人需要和身體狀況,謹慎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詳細的選購建議,可參考以下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指引:

益生菌產品購買指引

  • 食用菌數要足量:建議多於100億(10 Billion)菌數,但一天不超過400億菌數
  • 多款菌種數:最少4至10種左右,可以相互共生並順利抵達腸道定植
  • 有國際認證: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或澳洲治療用品管理局(TGA)
  • 選擇膠囊產品:品質及穩定性較高,而且可以阻隔外在環境影響
  • 效果:腸道內益生菌的比例通常在服用一至兩星期後才會慢慢提高
  • 益生元(Prebiotics):使用益生元有助益生菌增加繁殖率,例如香蕉、洋葱、蒜頭及水溶性纖維都含有豐富益生元

盧玉利先生


資深總配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