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事故壓力管理 提升心理韌性的實用指南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危機事故壓力管理 提升心理韌性的實用指南

 

在不同的服務場景,如學校和社會服務機構,經常需要應對各類危機事故。不論是天災、意外事故,還是人身傷亡事件,都會對服務使用者、相關職員及社區人士帶來明顯而深遠的心理影響。儘管研究顯示,大多數人具備自我修復能力,能有效預防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Hansen et al., 2025),但在短期內,個人的身心狀態仍然容易出現明顯的波動。因此,一套能有效地協助他人處理危機事故所帶來的身心影響,以及識別需要進一步支援人士的介入方法是極其重要。

危機事故壓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CISM) 自1980年代末起發展,迄今已有近40年歷史(Everly et al., 2002)。經過多年驗證,CISM已發展成一套全面、分階段、具多重介入元素且具整合性的危機事故後支援系統。其目的是希望透過簡短、有效的介入方法,協助個人或小組在危機事故後完成以下5個步驟:

1. 穩定當下的身心狀態
2. 了解及正常化危機事故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從而減少焦慮
3. 建立一套有效的應對機制,從而提升抗逆力,並緩減事件的影響
4. 提升群體間的互助及希望感
5. 識別需要接受進一步支援的人士及其需要,並促成求助

CISM 並非心理治療或輔導,因此透過由「國際危機事故壓力協會(ICISF)」認可導師教授的培訓課程,普羅大眾亦可以掌握這套簡單而重要的工具來協助有需要的人士,提升身心健康。

在培訓上,筆者不單會教授以CISM獨有的「SAFER-R」(穩定、承認、促進理解、鼓勵有效應對、恢復或轉介)五個介入步驟,循序漸進地介紹如何在個人層面協助受眾恢復身心狀態及功能,亦會加入一系列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及技巧,例如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穩步技巧(Grounding Exercises) 等,協助學員理解受影響人士在危機事故中可能受到的影響,如何有效地恢復身心狀態,從而學習如何因時制宜地開展助人工作。

 

吳偉林 (William)


註冊社工
美國創傷壓力專家學會 文憑
國際危機事故壓力協會(ICISF) 認可導師

參考資料:
Everly, G. S., Flannery, R. B., & Eyler, V. A. (2002).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CISM): A Statis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ychiatric Quarterly, 73(3), 171–182. https://doi.org/10.1023/A:1016068003615
Hansen, N. B., Andersen, L. L., Møller, S. R., Elklit, A., & Pihl-Thingvad, J. (2025). Exposure to critical incidents at work and develop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among police officers: a 2-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34(4), 451–473. https://doi.org/10.1080/1359432X.2025.250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