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兒童成長的同行者 梳理優勢克服限制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SEN兒童成長的同行者 梳理優勢克服限制

 

陪伴特殊教育需要(SEN)孩子成長的過程就如一趟偵察之旅。陪伴者需要收集孩子散落在路上的線索,再梳理出他們的優勢與限制,繼而選擇合適的訓練方法,輔助孩子建立自我、在有限條件中發揮最大可能。資深輔導員Cambi、特殊學習需要訓練導師Sony和職業治療師Chloe 均為青協生活學院「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培訓證書」導師團隊的一員 ,可說是經驗豐富的「旅人」。她們在崗位上遇見過不同特質的SEN孩子,由發現、輔助、到啟發,陪伴孩子除去因窒礙而來的恐懼,透過訓練建立屬於他們的認知通道、調節狀態,一步一步啟動人生。

教育局數字顯示,近年公營學校的SEN學童人數持續上升,當中以特殊學習障礙(如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以及自閉症情況最常見。職業治療師Chloe指出,SEN學童部分功能性條件較弱,但同時有部分功能比一般學童優勝,如自閉症學童溝通較弱,且對環境較敏感,但多重視細節,有特定想法,在藝術、音樂、數理表現特別優秀。Chloe特別提到,讀寫障礙學童在認知和智力方面無異,但因條件限制而導致學習出現困難,故普遍自信心偏低,「不要一看見孩子未能做到就標籤成行為問題,例如懶惰、不溫習或者指責他們蠢,需要外界認識多一點、從不同方面配合,才能真正幫到SEN學童。」

先天的限制阻礙知識吸收 學習成讀寫學童最大恐懼
對SEN學童而言,校園就如人生首個試煉場,在學習及社交方面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挑戰。特殊學習需要訓練導師Sony 留意到,讀寫障礙學童在校園內面對的困難最直接易見,「因為他們對字詞敏感度不高,字在他們眼中就如亂碼,即使聽懂了課堂內容,也難於在文章內找出適當的字詞完成功課,連抄寫也要反覆確認,才能將一個字組合起來;當吸收當下已經被阻隔,自然會成為學習的窒礙,更莫說要進一步化作記憶、知識與認知。」能力上的限制窒礙了大腦跟知識的連結,文字甚至成為了讀寫障礙孩子的恐懼。此時,適當的介入與支援便成為孩子學習和認知世界的入口。

「支援的意思是給他們多一點輔助,就好像學習踏單車一樣,有些人一學就可以踏雙輪車,但有些人卻要由四輪車開始,而SEN小朋友需要的就是一個輔助輪。」以認字為例,大部分孩子都可以隨著學校課程學會不同的字詞,而SEN學童就需要運用「法寶」,才能將看起來無意義的亂碼和疊影,化作具有記憶點的符號和文字。在協助SEN學童處理閱讀理解時,Sony都會先教導他們辨認答題重心,再邀請孩子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螢光筆將詞語圈起,「例如填充題多數要求回答動詞和形容詞,那就教他們記認,有時他們需要的就是一些學習的技巧。」

資深輔導員Cambi留意到,恐懼的情緒會令孩子卻步、不願意再接觸書本和文字,因而要找方法幫助孩子連結不同的經驗和感受,Sony補充:「不是說SEN就一定學不到,而是在窒礙之下,他還願不願意接觸文字呢?例如讀寫障礙的孩子抗拒讀中文書,但越不讀就越學不懂,所以我們要留意到底是能力的限制令他學不會,還是因為窒礙而漸漸抗拒學習。」

 

正向思考作鼓勵 陪伴孩子建立自信
過往Sony曾接觸一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因數學成績進步而雀躍,身邊同學卻取笑他即使多了兩分仍不及格,「當時我跟學生說,每個人進步的程度都不一樣,最重要的是這兩分對小朋友來說重不重要、他當下的感受如何,我們就是要幫助孩子儲起這些喜悅時刻,如此一來他才有動力告訴自己曾經做到,而且當下令他感到快樂。就是有了這些時刻,才有動力令他們再努力多一點。」除了為孩子收集快樂的學習記憶,Sony亦會透過正向思考,為孩子培養自信心。她認為,與其聚焦在不及格處,不如先欣賞孩子做對的地方,再慢慢了解錯誤的原因和背後的缺失。

伴隨自信而來的勇氣,可以驅使孩子跨出恐懼、嘗試跟世界接通,「但不止小朋友,家長都要對自己、對孩子有信心,甚至陪伴他們找信心。」Sony明白,SEN孩子的行為需要花上大量精神處理,照顧者每天長時間照顧孩子,難免感到疲累,但負面的責罵會加劇孩子的自卑感或內疚感。因此,Sony鼓勵家長嘗試以正向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並以平常心看待孩子,「很多家長或會介懷於小朋友被診斷有SEN,但其實診斷的目的是想更了解孩子,從而尋找一個適合的方法幫助他學習與成長,所以診斷是令你有多一個工具,讓你及早了解小朋友哪些部分要多一點輔助。」

 


 

家校合作 為孩子建立常規
現時不少學校和社福機構均會提供SEN學童的支援和訓練,訓練內容以感覺統合訓練及遊戲治療為主,亦有針對自理能力的歷奇訓練,活動包含攀石、划艇、繩結等。而在職業治療層面,就會細緻地根據學童的困難和障礙,設計針對性的訓練。例如教導社交困難的孩子察覺他人面部表情;透過遊戲建立專注力不足孩子對外界訊息的接收,令他們在接收訊息處理上達至平衡;透過靜觀讓自理能力不足孩子認識情緒,了解自己的「情緒引擎」並自我調節。Chloe指出︰「訓練不是指機能上訓練體能,而是功能性上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支援。」

不過Chloe和Cambi也強調,單在學校或機構進行訓練並不足夠,「家校很重要,有時在校內做完訓練,回到家中都可以沿用同樣的習慣,建立常規後,學習和訓練就會變得容易一點。」Chloe形容,感覺統合訓練就如大腦的糧食,「日常都要給足夠的營養大腦,讓腦袋不要長期飢餓,這樣才能調節孩子的感統狀態。」Cambi亦鼓勵家長多了解感統訓練,「親身感受了訓練那份累,才能明白小朋友的感受」,同時亦可在家中跟孩子做手工、畫畫、讀繪本,跟孩子建立溝通,「這個親子過程可以讓家長跟孩子一起提升、發掘,亦可以互相明白更多,當家長都掌握到用甚麼方法配合小朋友,才可以幫他們建立學習條件。」

陪伴SEN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的歷程,耐心、同理、陪伴缺一不可。但只要保持思考、易地而處,總能找到孩子的需要、配上對應的鑰匙,輔助他們慢慢調節、組成自我,繼而忘卻有限,發揮無限。

 

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培訓證書

單位︰持續進修中心
對象︰具學歷要求
收費︰$6,800(可申請持續進修基金)


課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