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玩具,很多人也認為只是小朋友的玩意,但其實香港、乃至世界各地都有著一群玩具愛好者,他們不分年齡、性別或職業,一直熱衷於玩具收藏,使其逐漸演變成一種獨特文化。由手造玩具設計師所製作的「搪膠玩具」更於80、90年代風靡一時,其影響力至今仍能吸引一眾忠實收藏家的關注。
香港的手造玩具文化源自本地藝術家,享有「Figure教父」之稱的Michael Lau(劉建文)十分熱愛玩具,他設計並推出了一系列的設計師玩具,更成功於90年代末牽起全球的「搪膠玩具」熱潮,自此香港便開拓了設計師玩具的文化及市場。要追溯「搪膠玩具」的歷史,可以回顧至70年代的日本,當時超人與怪獸文化於日本盛行,千奇百怪的怪獸則成為「搪膠玩具」的設計原型,是當年小朋友及青少年的童年回憶。伴隨著潮流的演變,現時的「搪膠玩具」已不再局限於奇形怪狀的怪獸,更是充滿不同玩具設計師的個人特色及設計理念的作品,當中更蘊含獨特性、藝術性及收藏價值。除此之外,手造玩具設計師與買家之間往往存在著特殊羈絆,與一般零售行業不同,大多數設計師會自行於網上或社交平台售賣自己的創作。這種銷售模式意外地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買家變得樂於分享自己對於玩具的感受;設計師亦能從對話交流之中獲取珍貴的反饋。持續的互動使雙方變得親密,而各自對於玩具的熱愛也促成了這種惺惺相惜的關係。
「人生總會有所欠缺,沒有完美的家人、亦沒有完美的朋友。但玩具總是美好的,它能永遠陪伴你,彌補你生命中欠缺的那一個部分。」
阿秋@不明生物俱樂部
阿秋是一名手造玩具設計師,她在大學時期修讀藝術系,並有著繪畫和收藏玩具的興趣。兩年前,她嘗試將自己的創作與「搪膠玩具」結合,及後更發展成自己的玩具品牌──「不明生物俱樂部」。 阿秋現時以「蟲」作為主題,推出了多款深受歡迎的作品,同時她更希望可以藉著自己的創作,為人帶來心靈及情感上的慰藉。她所設計的「蟲」背後長有一對小翅膀,代表毛蟲不願長大,選擇停頓在進化成蝴蝶的過程。她深信不想長大的成長階段最為快樂,並冀望大家能一直保有童真、像小朋友般樂觀面對每一天的困難及挑戰。以「蟲」作為創作主題的原因其實亦與阿秋的童年經歷有關,她在小時候曾經擁有一個「蟲」公仔,卻錯誤地於長大後的一次執拾期間將其扔掉。過後她因倍感後悔、繼而決定創作與蟲相關的作品,希望嘗試保存自己美好童年中所失去的拼圖。每一個玩具設計師的作品背後都承載著他們的故事,但阿秋認為任何人對玩具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最重要的是買家或喜歡的玩具人能從中找到一絲的共鳴。
要由零開始建立一個品牌絕不容易,對於藝術系畢業的阿秋來說,最具挑戰性的便是「一腳踢」完成包括宣傳、營銷及財政管理等從未接觸過的工作。然而,當她每每推出新設計時,卻總會有一些忠實支持者旋即購買,務求能集齊她推出的所有玩具。或許對於像她一樣的玩具設計師而言,獲得一些忠實支持者及玩具收藏家的認可,是對她們付出的最大肯定。當面對粉絲數量日漸增加,不少創作者會選擇迎合顧客的口味而創作「適合市場」的商品。阿秋坦承自己也曾經為此而掙扎,思考過自己的創作是否能被社會大眾接受,但到最後她亦決定毋忘初心,繼續忠於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及推出每一個作品。這一份對於原創理念的執著,相信是支持者喜愛她的原因。而這一種對創作者默默的支持,同時亦是支撐著每一位玩具設計師繼續堅持及延續「搪膠玩具」文化的原因。
Instagram: @creaturecollectors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