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轉變和難題,人的思維分兩類:固態 (Fixed mindset)和成長(Growth mindset)。後者視難題為契機;前者採取逃避心態,懼怕失敗,喜懷緬過去,傾向避免衝突。這類人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故「成功」早已註定;而「成長心態」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可透過鍛鍊來發展和培育」,人生是一段漫長旅程,充滿各種機遇和新嘗試,因此,他們較喜愛學習。
據史丹福大學教授暨美國心理學家Dr. Carol Dweck指出:「擁有『成長心態』的,會樂於接受新挑戰」。她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固態與成長思維』兩類人的大腦是顯著不同。當遇上難題時,『固態思維』的大腦毫無反應,反之『成長思維』的大腦呈現紅色;因大腦正努力尋找解決的方法。」
結合以榮格(Carl Jung)《心理類型》為本的《十六型性格類型分析(MBTI)》,「成長思維」是屬於MBTI中的N型:敢於創新和嘗試,喜歡新事物,以及將焦點放在將來和事情的可能性。「固態思維」則屬於S型:他們信任數據及成功經驗,作為轉變的考慮。但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何來常有成功經驗可憑藉?
據團隊管理思維(Management thinking on Teams)的理論,知識和經驗已不足以應付社會需要。「知識型人士」(knowledge workers)不再備受重視;取而代之的是「洞察型人士」(insight workers),其特色是有創意、敢創新。在新時代中,出色的領袖不再只是解決問題,而是在充滿不確定性(uncertainty)中洞悉先機,化解危機,唯具備「成長思維」 才可滿足這條件。
這「思維」也是一種信念和態度,和大腦神經科學家Dr. Richard Davidson的「情緒大腦」研究相呼應。他提到「正向展望向度(outlook) 」是指人對事情的「將來可能性」的「悲觀、樂觀」態度;這跟「固態」和「成長」思維息息相關。較樂觀的人較傾向具有「成長思維」,相反亦然。「成長思維」之人的座右銘是:「世上無難成的事」,這也與NLP(身心語意程式學)「每人都有一切成功快樂的資源」和「凡事至少三種解決方法」的假設相同。
要從「固態」轉至「成長」思維極為容易。辦法之一是「學習放下你曾學的」(Learning to unlearn),Unlearning並非指忘記或移除舊有的資訊、經驗和技巧,而是為大腦的突觸 (Synapse) 建立新網絡、新的可能性。學習新事物或方式時, Unlearning也同時進行。海量科研證實,Unlearning對身心有益,可增強大腦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有助防止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及加快腦痊癒等。
「成長思維」——我們擁抱新時代的變化和挑戰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