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碰撞.刺激 從零開始體驗棍網球魅力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速度.碰撞.刺激 從零開始體驗棍網球魅力

「教練能輔助球員發展性格、找到個人風格,從而得到自我認同感,比起教出一個頂尖球員,這樣已經足夠。」

高朗暉(Tony) / 社區體育部「棍網球指導員認證課程」助理教練 (左)

「不止在大學,棍網球放入屋邨籃球場都可以玩得好開心;最想看到街上的小朋友不止踢足球和打籃球。」

陳瀚基 / 社區體育部「棍網球指導員認證課程」主教練 (右)

一枝長桿,頂端加上一個網袋,乍看像捕蟲工具,實際上卻是棍網球(Lacrosse)不可缺少的裝備。這項球類運動源於北美,具逾百年歷史,更被喻為「陸地上速度最快的運動」,然而,在香港卻被貼上「新興」、「冷門」的標籤,「有一個笑話,全世界最多人觀看的Lacrosse影片是一支用了Lacrosse為主題K-Pop MV。」

「最想看到街上的小朋友不止踢足球和打籃球。」這是香港棍網球總會二級教練陳瀚基和高級指導員高朗暉(Tony)的願望。二人8年前在大學接觸棍網球,由校園內的宿舍對壘為起點,一步步成為香港代表、進軍國際賽,繼而晉身教練。棍網球在阿基和Tony的成長中佔了重要一席,球場上,他們主導比賽的走向;回到生活,棍網球則左右他們的人生,令他們想投入更多、讓大眾感受棍網球背後的「魔法」。「有人學都要有人教。」兩位男生同抱著推廣棍網球的初心,成為香港青年協會與香港棍網球總會合辦「棍網球指導員認證課程」的導師,盼藉著課程培育更多初學者,令棍網球在港發揚光大。

初遇棍網球 體驗獨特魅力
回想考入香港大學前,阿基和Tony同樣對棍網球一無所知。由於大學宿舍間不時舉辦比賽、鼓勵宿生接觸新興球類運動,阿基在新生體驗營中首次接觸棍網球,被當中的速度感和碰撞性吸引,因而加入校內的棍網球訓練。較阿基晚一年入學的Tony,也有著同樣的體驗,「棍網球是很獨特的,因為所有技法都好新奇,例如如何以較快速度完成拋接、如何做到『棍人合一』。」

與足球一樣,棍網球分為前鋒、中場、後衛及龍門4個崗位。Tony 認為,有籃球、足球等團隊運動經驗者,在接觸棍網球時,能較易與隊友建立默契;而有網球、壁球等揮拍類運動經驗者,多能較快掌握控棍技巧、卸力位及傳接準繩度,「棍網球不要求球員最叻、最大隻,各方面技能都很重要,其一項做得出色已足夠。」正因著此特色,棍網球並不挑人,適合不同身型、不同風格的人士。

花時間打好基本功 不懼艱辛求進步
從零開始學習棍網球,需要花大量時間練習,打好基本功。阿基以打籃球為例:「始終要學懂拍球、傳球,才能落場打比賽。」至於棍網球初學者,則需先學會控制棍桿,才能進一步做到傳接。Tony 坦言:「要跨過這一步是難的。」阿基笑著分享,由於拋直線球時,棍桿要直及以轉身配合動作,起初他的身體無法協調,導致動作奇怪,「但初學者仍能享受到樂趣,因為教練會有簡單提示,令你成功傳球。」

要純熟地掌握棍桿,一般需要數個月時間的練習。起初,阿基和Tony 也是透過重覆練習,由接球、拋球到射球,不斷突破自己,「愈純熟就愈有信心做這件事。」苦練數月,阿基終於迎來人生第一場棍網球比賽。過去曾練習短跑的他,在球場上越過一個又一個對手,感受到實戰的刺激感,驅使他繼續練習和磨練技術,至今仍在棍網球路上發展。在近8年的棍網球生涯中,阿基和Tony 曾冒著暴雨練習,也試過在一星期裡練習超過24小時,「雖然很累,但一班人一齊做,互相鼓勵大家,就會做得更好。」一枝棍桿、一顆球的背後,更是一支有著共同信念的團隊,讓大家堅持下去,力求進步。

棍網球改變自我 成為教練促本地發展
去年4月,香港男子棍網球代表隊出戰歐洲室內棍網球邀請賽,在一場對著蘇格蘭隊的賽事中,Tony 射入了全隊第一球,「在新舞台、面對身高6、7呎的對手,大家都好緊張,事前在想:會否被大炒?但入球後大家都有了信心,有如下宣言:我地不是來參與,而是來競爭的。」那場比賽深深烙在Tony的記憶,「當時好有火,好想、好想贏!」他直言,球場上的他較日常生活中的自己自信,因練習令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談及棍網球對二人的意義,兩人均未能輕易開口,彷彿在腦海中快播8年時光後,阿基才笑言「棍網球如同一份禮物」,引領他成長、擴闊眼界;對Tony來說,棍網球「是自我肯定的途徑,也如表達自己的語言」。

棍網球讓阿基和Tony 得著不少,因而不甘棍網球在港發展停滯,他們珍惜每一個推廣棍網球的機會。要進一步發展這項運動,不僅要培養更多球員,也要培訓更多指導員去教人,二人分別於2016年及2018年當上棍網球教練,今年亦擔任青協「棍網球指導員認證課程」導師。他們認為球員與教練的角色不同,「教練就像導遊,是培養一個人,令他去到達他想到的位置,或者他應該去到的位置。」

致力培訓初學者 盼棍網球融入社區
是次指導員課程對象為16至25歲、對棍網球有興趣的人士,課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學員可在4小時內認識棍網球歷史、教學重點及技巧,並到球場上實戰。教練會在堂上指出並糾正初學者在每項技術上的常見錯處,例如接球時以網撈球。阿基指出,課程目標是令學員裝備基本能力指導棍網球初學者,或從旁協助教練。Tony 補充,如學員有其他運動或棍網球經驗,可從課程中學到棍網球的教學技巧;如沒有運動經驗,但對教練工作有興趣者,亦可透過課程學到基本教學方法。

「教練能輔助球員發展性格、找到個人風格,從而得到自我認同感,比起教出一個頂尖球員,這樣已經足夠。」Tony 深信,每個人都能透過運動得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回望最初在校園內接觸棍網球時,練習方式尚未系統化,本地棍網球發展主要停留在大學校園內,阿基留意到,近年大眾對棍網球的認知提升,他們也接到更多查詢,「當然是開心,原來自己一直做的事有其他人肯定。」阿基和Tony最希望棍網球能滲入校園及社區,讓更多人從小可以接觸棍網球,達至更深、更廣的層次,從而提升本地棍網球水平,「不止在大學,棍網球放入屋邨籃球場都可以玩得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