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教練的「望聞問切」 開一道運動處方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運動教練的「望聞問切」 開一道運動處方

阮兆綸

青協生活學院「徒手運動訓練課程」課程導師


「作為教練,希望給學員一個最適合的運動處方。像醫生開藥般,既要思考成效,也要考慮是否安全。」

健身設備尚未普及時,徒手運動是不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式。近年不少人重視運動養生,網上湧現大量徒手運動教學短片。現擔任徒手運動訓練導師的前香港空手道精英運動員阮兆綸指,這種運動有不少好處,相較在健身室做重訓,它亦安全得多。「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器材,亦不受天氣或環境影響,在家、學校、辦公室都可以,只要你肯郁,隨時都做到。」由於這種運動是利用自身體重作訓練,能避免外來器材所帶來的重量負荷,減低受傷風險。

動作變化上千 標準姿勢避勞損

徒手運動的動作上千種,每個動作的變化亦相當多,可以構成不同組合。如弓箭步可以加入轉體動作,側平板亦可變為椅上側平板等;阮Sir形容,「徒手運動的動作變化可無限伸延,簡單來說就是A加B變成C。」在設計動作外,也需配合訓練模式,常見模式如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循環訓練(Circuit Training)等,可因應各人程度而調整難度,「導師首先要了解動作,親身試驗是否做到,感受訓練時身體正在運用哪些肌肉,然後思考動作的訓練目的為何。」

正因徒手運動自由、多變,導師更應具備豐富知識,以作正確指導。阮Sir指,現時網絡流傳不少徒手運動速成訓練的影片,其實在非面對面教學時,一般人自行跟從影片,導師無法即時指正其動作對錯,這種單向的學習模式或會增加受傷風險。「做的人不清楚動作的標準,有機會即時扭傷、閃到腰,或因重覆做錯動作而導致慢性勞損。」常見動作如深蹲或弓箭步需要身體重心向前傾,如果長期使前膝過分受壓,有機會引致發炎、痛症。

基於有受傷風險,導師的知識水平和觀察力都相當重要。阮Sir重視教授運動理論,以增強學員對身體構造、肌肉的認識,幫助他們在教學時的訓練成效及安全性上,取得平衡。「學解剖學可對人體結構有基本認識,如肌肉位置等,有助理解肌肉的起止點、收縮長度、時間和反應,以協助教學。」除了學習正確運動姿勢,導師亦需認識痛症、受傷的原因等。

教運動如醫生斷症 因材施教提升成效

在徒手運動導師培訓課程中,理論課和實習課各佔一半。理論屬內在增值,徒手運動不能紙上談兵,實戰經驗則需從教學中「浸」出來。「教練最值錢的地方是雙眼,他能看到你看不到的東西。導師須具備洞察力,準確指出學生的問題,從而令他改變、做好。例如學員做掌上壓時,導師只集中看雙手,但其實有時腰部墜下、核心肌肉沒鎖好,會使他發力不佳;當你看得愈多,經驗愈來愈豐富,就可慢慢成為優秀的導師。」

阮Sir強調,每個人有不同的訓練目的,導師須因應其體質、運動水平,像醫生會診般,為學員開一道合適的「運動處方」。「導師做得到,不代表學員也行。教人時要思考,是你想教他甚麼,還是他想學甚麼?」無論是訓練身體,還是教導學生訓練,都得先分清楚其學習目標,然後再編制訓練計畫,貫徹因材施教之理。

 

3組抗疫運動練習:

疫情肆虐,阮Sir推介幾款徒手運動,適宜在家鍛煉身體。

1)T型掌上壓:訓練胸大肌、前三角肌

先做一下掌上壓(或膝上壓),然後轉身伸展,舉起左手,左手、肩膊及支撐手應成一直線。左右手交替做,10至15下為一組,每日做2至3組。

2)弓箭步提膝:訓練下肢肌肉、四頭肌及臀大肌

先站立,然後左腳屈膝蹲下,右腳曲膝著地,復位後右腳保持提起,左腳微微一跳。左右腳交替做,10至15下為一組,每日做2至3組。
*避免膝蓋內旋、移位,站姿為大腿、膝蓋、腳成一直線;腰背要挺直,避免重心前傾。

3)椅上側平板提膝:訓練側腹、腳及髖外展肌群

先側身,單手著地支撐整個身體,另一隻手叉腰、舉起都可。右腳放在椅上,另一隻腳凌空提高至椅下,不可觸碰椅底。維持動作5至10秒,左右腳交替為一組,每日做2至3組。
*臀、腳跟、肩膊應成一直線,臀部位置不應提高。初學者可於平地做側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