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改變的一門心理學 現實治療法為當下負責任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學習改變的一門心理學 現實治療法為當下負責任

 

現實治療法 (Reality Therapy) 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William Glasser 所創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方法,強調治療成效,撇開無法控制的因素如過去經歷,同時摒棄傳統精神病等標籤,將行為問題歸因於內在需求無法被滿足,透過了解需求,逐漸改變行為,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現實治療法中,人的總體行為可分為四部分:思想、行為、感覺和生理反應,前兩者是人所能控制,後兩者則不能。然而,透過個人作出選擇,逐步導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人的感覺和生理反應亦能相應改變,當滿足了內在需求,問題便會迎刃而解,關鍵在於行動和改變。

未來的可塑性 由當下的我們負責

現實治療法強調兩大原則:一,著眼當下的行為;二,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有別於傳統心理學,現實治療法不過分探究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及影響,而是著眼當下與將來。那麼未來是難以預測,要聽天由命嗎?還是有跡可循,可掌控在個人手中呢?現實治療法指出「當下」就是將來的過去,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調整當下的行為,逐少累積影響,一步步改變將來的總體行為,為自己創造理想未來。

基於這個主張,現實治療法強調責任,首要是明白行為是個人責任,當下所做的行為會影響將來,故需要將「透過合理行為來滿足內在需求」視作負責任,反之則為不負責任。現實治療法強調培養個體負責任的行為,在溫暖及非懲罰性的環境下,帶來思想及行為上的改變。

一切從自身出發 「我選擇了」而非「我是」

傳統心理學將個體視作被動,認為行為及心理反饋都是受刺激的反應,深受外在環境影響。現實治療法則有別於傳統心理學,將著眼點重新放在人的主體性及主動性上。人的行為皆為滿足內在需求,而非受外在刺激,現實治療法以此解決行為和心理問題。William Glasser把其創立的「選擇理論」加入現實治療法中,簡單而言,指出「我」現在的模樣、想法、行為,都是「我」所能改變,只要「我」願意。比方說,有的時候是人選擇了孤獨,不一定是覺得孤獨。我們的心理狀態,其實可以透過選擇而改變,正如我們有權選擇正向和快樂,只要願意主動作出改變,則能習得幸福。

在這門強調主動性的心理學中,不再是單向被動地「接受」外在環境帶來的影響,反而可以主動改變自己,透過控制自己的思想,改變選擇,繼而解決問題和滿足內在深層的需求。

現實治療法的應用 「WDEP」四部曲
現實治療法屬於指導性治療,在輔導及心理治療的過程當中,由治療師作主導,聚焦在案主可以掌控的地方,其中牽涉四個主要步驟,又稱為「WDEP」系統。

1)Want 需求

2)Do 行動

3)Evaluate 審視

4)Plan 計劃

第一步 Want:了解個人內在所需所想。在協助案主認清所渴求時,亦能引入現實治療法的概念,讓他知道個人需要不一定完全依靠外在而獲得,部分其實是源自自身。在過程中,可以運用問題方式幫助當事人準確認清自己的需要及希望實現的願望。

第二步 Do:了解當下正在做什麼。這一步講求觀察、聆聽,不任意下判斷,讓案主能坦然直視自己的行為,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現實治療法中,行為是為了滿足內在需要,在追求滿足的過程中,行為或有合理與不合理之處,細心觀察聆聽的話,總能看到當中端倪,發現個人美德及潛在長處,有助他多角度理解其自身行為。

第三步 Evaluate:讓案主有機會作出自我評估,當下他所做的,能否幫助他達成所想嗎?這是一個與案主共同審視的過程,配合個人美德及長處,正面提問及導向,令案主能更全面了解自身行為與內在需求的差距,幫助他邁向下一步。

第四步 Plan:如果當下行為無助達成所想,下一步應怎樣做?現實治療法指出透過引導,推開當下一扇門,讓案主認清更深入的自己的同時,也發掘那個在將來充滿無限可能性的自己。治療師可協助制定簡單及可達成的短期目標,逐步計劃和行動,逐少習得成功和滿足,培養改變行為的習慣,最後實現內在最渴求的。

現實治療法告訴了我們,「改變」不是要否定過去的自己,不需要盲目地加快節奏促成所想,不是要變成一個全新的人;學習了解自己內在需要,為自己當下的行為負責,按部就班地規劃並實踐所想,美好的將來便能牢固掌握在手中。

「選擇理論」和官方培訓資訊,可參考William Glasser Institute網頁:
https://wglass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