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懂得接受不完美,懂得接受瑕疵,創作時便能成就完美,這是我創作的初心,也是我希望帶給大家的正面訊息。」
朱廣傑/青協生活學院「初級珠寶設計師證書課程」導師
手執針筆,在白紙上一輕一重,畫出腦海中的一點一線,珠寶設計並非只將最名貴的素材堆放一起,更重要的是對所有細節的專注和執著。資深珠寶首飾設計師兼青協珠寶設計課程導師朱廣傑( Ivan) 曾設計出多個得獎和暢銷作品,只因他相信惟有透過接受不完美,才能發揮想像,設計出完美首飾,點綴更多人的美。
體悟生活 接受瑕疵 才能創造完美
鑽石是常用的首飾設計素材,現代鑽石以「4C」來進行鑒定,評斷鑽石的好壞。雖然鑽石的淨度 (clarity)、顏色 (colour)、切工 (cut) 和重量 (carat) 有著嚴謹的客觀準則,但在 Ivan 眼中並沒有所謂「最完美」的鑽石。「什麼是最完美?假設有兩顆一樣淨度和顏色的鑽石,一顆 1.00ct,另一顆 1.01ct,哪顆是更好、更完美?是作為一個整數、齊整的 1.00ct 比較完美,還是比較大的 1.01ct 才是更完美?這都是很主觀的判斷。」
當鑽石在設計師的手上時,便再無法以一切客觀標準輕易斷言何為完美。Ivan指出,「只要懂得接受不完美,懂得接受瑕疵,創作時便能成就完美,這是我創作的初心,也是我希望帶給大家的正面訊息 。」明白這想法後,人便能在創作中自由發揮。
一件珠寶的誕生,需要材料和工藝,而將兩者連繫起來的,正是設計了。「一個好的設計需要突出材料的特質,例如說,怎樣令這一顆小鑽石看起來更大、更閃呢?又或者怎樣將一顆 3.00ct 巨鑽恰到好處地呈現出來呢?」好的設計不會平白無端出現,Ivan 認為要憑藉對生活的體悟,對事物有深入了解,累積經驗,最後配合個人的意念,將之呈現,才能幻化成身上美麗的點綴。
從高峰走向更廣闊之地 分享畢生所學
從學徒到成為大型鑽石集團首席珠寶設計師,Ivan曾經為不少名人設計首飾,打拼廿多年後,卻毅然離開眾人眼中的高峰,轉變成為導師分享知識。對 Ivan而言,這並非急流勇退,而是坦率面對自己,繼續前行,走向更廣闊之地。
「入行近 25 年,我覺得在這一行我想得到的都實踐了,所以想跳出框框再行前一步。」因此他創辦了「DHYANA 創意工房」,將多年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對珠寶設計有憧憬和興趣的人。DHYANA 是梵文,意指佛教用語中的「襌那」——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圍繞一個對象或主題作思量而達到專心致志的過程。Ivan 表示,教學不只幫學生增值技能,更重要的是令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Ivan的教學生涯中,接觸到不同年齡背景的學員,有鍾愛耳環的女生,有想入行的年輕人,也有單純喜歡鑽石的小學生,「每個學員報讀的原因和心態都不一樣,有的學生經常自謙是『亂來』,但其實大家都很投入,畫得好好,很有潛質和天分。」他認為只要有興趣學習珠寶設計,也可以邁出嘗試的第一步,沒有太遲,也不用擔心自己是否具藝術天分。
在「初級珠寶設計師證書課程」中,Ivan 認為手繪技巧是最具挑戰性。一支針筆握在手上,落筆畫上不同線條,彷彿要將力度細分百種程度,才能勾勒出豐富且具層次的線條,畫出貼近腦海中的設計。「手繪技巧是經磨練而成,繪圖時腦海要理清你的設計的比例與可行性,這樣才可以在交給生產製作時,完整地呈現出你的作品。」這也是Ivan 期待在課堂中與學員一起面對的挑戰。「對我來說,教人其實好好玩,充滿樂趣,我可以在不同人身上見到不同特質,同時擴闊自己的思維。」不管是鑽石或學生,在他眼中也是充滿不同的可能性,各有各完美之處。
創意無限 前路無盡
回望當初初出茅廬的自己,Ivan 剛畢業是在一間行內人稱為「木人巷」的公司當設計學徒,拼搏四年終學滿師,正式成為珠寶設計師。專注於一個行業廿多載,Ivan 指現在珠寶設計行業變化不少,學徒、設計師的發展機會更多。「以前好多首飾是全手工製作,現在有了 3D 打印技術,生產速度和質素都更快更好,設計和創作的空間也變得更大。」
在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不只是創意無分年齡,甚至入行也是。「打工的話當然要合乎年齡,但現在好多銷售已經放上網,誰都可以在網上分享和推廣自己設計的首飾,整個銷售流程簡化了,透明度也變得更高;當然也可以加入有規模的公司當學徒。學員修畢這個課程後,如果學員是有潛質的,也會推薦他去不同公司面試。」
離開高峰,從首席設計轉投教學,只為走向更廣闊之地。面對不同學生,不管是有意入行,或是想體驗珠寶設計的樂趣,Ivan 亦以最專業的態度來分享他畢生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