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臉上優點;縮小可視缺點,是不少化妝師每日的例行公事。在不同領域上,也會有化妝師的出現,如特技、婚禮及遺體化妝師。他們雖然同為化妝師,但工作範疇和性質可說是差天共地,需要以行業獨特的技術完成工作。不過,他們卻有著一個共通點,皆以巧手在臉龐上精雕玉琢,為客人打造完美無瑕的妝容,陪伴他們走過生命中每個重要時刻。
曾參與《焚城》、《破地獄》等電影製作的特技化妝師尹智傑(阿佛),15年前由甲蟲店老闆轉行為化妝師,再在朋友介紹下報讀特技化妝課程,經過兩次短期課程進修,阿佛隨導師入行成為影視特技化妝助手,其後再到美國深造,回港後便正式踏上特技化妝之路。
還原現實情況 突顯另一種美
一般認知下,化妝都是講求對稱、將人「變靚」,但特技化妝卻追求寫實與原始,由傷口、疤痕、到模擬狀態(例如將演員化為老人、胖子等)都是特技化妝師的工作,「可以說是跟化妝法則背道而馳。」阿佛解釋,特技化妝師的工作流程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準備及製作、拍攝現場化妝。前期階段,特技化妝師要根據角色找真實例子參考,除了在人臉和身上做彩繪,亦會按需要額外製作一套「道具」(bodysuit)讓演員穿上,常見的道具就有孕肚、胖子的身體等。電影《破地獄》中的屍體熙雯,就是阿佛以真人倒模後再製成的道具,當中更運用到3D打印技術,為道具設計互動機關。
特技化妝宛如裝修 在影視或訓練應用
阿佛形容,製作道具的過程有如雕塑,材料以石膏粉和泥為主;由於特技化妝在手法、用料到工具上,都跟化彩妝截然不同,阿佛笑言:「我常常說我們不是做化妝,而是做裝修,化妝拿化妝掃,我們卻拿槌仔和鏟。」
由於特技化妝在影視製作中非必要元素,因此在製作費限制下,港產片對特技化妝需求較少,製作團隊甚至會剔走特別妝以減省成本。不過在影視以外,特技化妝亦可在紀律部隊演習訓練上派上用場,特技化妝師會透過模擬傷者讓消防及救護員實習急救程序。
屢敗屢戰 挑戰自己
由於影視拍攝時間長,阿佛笑言「捱眼瞓」是成為特技化妝師的條件。除此之外,有美術基礎也有一定優勢,而前期準備時與不同單位溝通、現場應變能力,以及高情商也是特技化妝師的重要條件,「特技化妝就是要不斷嘗試,所以不能怕失敗。」阿佛續說,特技化妝不如彩妝般規律,需要動腦思考如何做到寫實效果。阿佛希望讓特技化妝普及化、平民化,現時坊間及海外亦有不同特技化妝進修課程,他鼓勵行內化妝師和服裝師嘗試接觸特技化妝、多添一項技能。阿佛又坦言行內缺人,有意入行者可隨導師由助理開始做起,收入按工作內容計算,助手日入約千元,特技化妝師日入約3000元,「只有讓更多人懂得這項技術,成本才可以下降,其實特技化妝不是豪宅,不一定貴的。」
婚禮,一生只會經歷一次的場合,每對新人當然希望能以最佳面貌登場,而這個重任便交托在婚禮化妝師手中。普羅大眾可能認為婚禮化妝只是「手板眼見功夫」,但實際上,婚禮化妝師需要兼顧的事項繁多。除了基本新娘及新郎化妝、補妝以外,髮型設計、飾物配搭、安排時間、甚至心理輔導也需同時兼任,更遑論大量事前準備工作,背後付出的時間實在難以考量。婚禮妝容與日常妝容最大的差異,並非「濃妝」或「淡妝」,而是在於妝容是否閃亮及有光澤感,足以讓新娘成為全場曯目的焦點。
一人身兼多職 考驗時間管理能力
本來是舞台及電影化妝師的Katherine,因緣際會下轉型成為婚禮化妝師,今年已踏入第八個年頭。她直言,雖然婚禮化妝師的工作時間同樣較長,不過工作範疇較為固定,負責一個全日婚禮約需連續工作十五小時,由早上四時半至晚上十時不等;而電影化妝則視乎導演要求,工作時間較為浮動。普遍婚禮也會在週末舉行,尤其在旺季時,連續數天全日工作也是常有的事,十分考驗化妝師的時間管理能力。若遇上淡季,如農曆七月,則可能沒有婚禮工作,需要在其他月份「積穀防飢」。實際上,婚禮化妝師一天的收入也頗為可觀,視乎經驗深淺,一場婚禮的酬勞可以由數千到兩萬多元不等。
男女化妝師 各有捧場客
雖然近年多了男化妝師入行,但行內仍然是女化妝師佔多數,因為化妝師職責包括幫助新娘更換禮服,由女化妝師一併負責會較為方便。不過男化妝師也不乏客源,兩性之間想法及眼光的差異,成為了新娘選擇男化妝師的原因。婚禮化妝師通常以自由工作者形式工作,需要經營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傳過往作品集,或在平台刊登廣告、參與婚紗展等渠道來拓展客源。
入行方法多變 必須守時自律
化妝師入行門檻較低,坊間有大量化妝師課程可以報讀,如專上學院及化妝學校,或可應徵化妝師助手,從旁觀察及學習,增加經驗和臨場應變能力。談及入行的重要特質,Katherine強調守時最為重要,倘若化妝師不按時出現,所有往後的流程也會推遲,影響甚廣;其次是美感、自律及耐性等元素,而富有同理心,可以為新娘提供情緒價值則更佳。
婚禮化妝師在客戶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擔任關鍵角色,無論是精心打造完美妝容,還是於過程中提供情感支持,他們都在背後默默付出,讓每位新娘子在大日子裏顯得閃耀動人。
前文所述的兩種化妝師,均以巧手為重要場合作出點綴,錦上添花,但當生命旅程走到終點,讓逝者能體面地離開,則是遺體化妝師為家屬送上的一份心意。與殯儀相關的職業總是帶給人神秘的感覺,而遺體化妝師更甚,總是獨自為先人完成妝容,甚少在靈堂上露面,與堂倌或喃嘸師傅的工作大相徑庭。
為遺體作修復 細心還原面貌
嘉楠擔任遺體化妝師已有七年,早年前往台灣就讀遺體修復課程,並於當地實習,回港後才正式入行成為遺體化妝師。雖然同為化妝師,但遺體與活人化妝可謂有天壤之別。遺體專用的化妝品通常含有防腐成份,質感更容易塗抹在皮膚上,妝效亦較為持久。如為意外離世的先人化妝,則需根據遺體情況額外準備醫療及修復遺體用品,例如縫針、棉花及人造皮膚等,務求在遺體上描繪出自然的妝容,貼近先人生前的模樣。
行內人手稀缺 自由工作者的職業模式
嘉楠表示,遺體化妝師從業者甚少,僅約三至四十位,其中女性佔大多數,男性僅佔約一成,而擁有遺體修復技術的化妝師更是少之又少。一位化妝師平均每日會為約六至八位先人進行化妝服務,完成每個妝容約需一小時,視乎遺體情況,有時候需要更多時間完成,工作時間由早上八時至下午五時不等。普遍遺體化妝師多以自由工作者身份工作,只有少數是殯儀館的駐場化妝師,因此工作時間較為彈性。收入方面則取決於化妝師經驗和技術,技術精湛的化妝師月入甚至可達六位數。
入行困難門檻高 另須具有同理心
雖然各式化妝課程大行其道,惟香港人一向忌諱死亡議題,遺體化妝課程自然欠奉,即使有年輕新血願意入行,也只能到外國進修及實習,入行門檻較高。如想循本地途徑入行,也絕非易事,需先向遺體化妝師拜師學藝,從旁觀察和學習約兩至三年,直至獲得師傅認可,才正式「滿師」可以自由工作。嘉楠笑言,初入行最重要的特質,必然是不怕獨自面對遺體;但是,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遺體化妝師,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學會把先人當作是家人般對待,盡心為他們服務,只因遺體化妝師責任重大,需要對先人及其家屬負責,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慰藉。
化妝師除了是一份職業,更陪伴客人走過生命各個重要時刻。不同類型的化妝師分別擁有獨特的專業技能,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僅是為外貌進行修飾,更把情感與藝術融入每一個妝容內,讓人們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中,也可以用最佳狀態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