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之後,旅遊業界和旅遊愛好者經過一段迷惘的日子。幸好沉澱過後,virtual tour、staycation、daycation、flycation、cruise-cation等的本地旅遊活動陸續出現。疫情下的這些旅遊新型態,其實是透過不同界別作出努力的成果,以適應改變的環境,滿足本地遊客需要。
首先是香港旅遊發展局特別開設了「旅遊‧就在香港」網頁,詳細介紹香港的景點、潮買、美食、商場和市區主題路線;較早時亦向香港居民送出「賞你住」住宿優惠推廣staycation。其他旅遊營運商包括郵輪和航空公司也推出不同產品以滿足港人對旅遊的渴求。生態和文化方面,漁護署推介的「吉澳文化徑」、和大澳居民自發的「水鄉花燈節」,都可以帶來深度旅遊體驗。
究竟香港人遊覽自家地方會追求什麼呢?旅遊的其中一個動機就是避開日常事務和獲得新鮮體驗,所以本地遊客在港渡假期間可能會發掘附近地方的細緻事物,例如:探知某些食物或用品的製作過程,觀賞一些標誌、圖像、動植物型態和建築物的特色等。至於留在酒店或郵輪內的,則可能將運動、靜思、健康飲食結合在短暫旅程中,給自己洗滌身心的時間。
為了促進本地遊,旅遊業界又如何維持動能呢?吸引本地遊客不比取悅外來遊客容易,反而要設法令旅遊重點多樣化以引發興趣和期望,不讓遊客呆在熟悉的環境中。不過,創新點子也須考慮環境條件和所需配套,例如近期興起的本地露營車活動就必須留意會否對郊野環境和附近民居造成破壞和滋擾了。
旅客和業界都期待疫情舒緩之後儘快恢復旅遊活動。基於對疫症的防範,一些國際組織,例如:世界旅遊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都對疫情後的旅遊作出研究和預測。以下是其中幾個可能趨勢:i) 運用數碼技術使非接觸式交易與服務普及化,以保持社交距離;ii) 更重視小眾市場:健康旅遊、生態旅遊、冒險旅遊,以減低人群聚集;iii) 旅遊城市之間互相認可特定健康措施,建立旅遊走廊等等。
旅遊型態將出現或多或少的改變,大家準備好了嗎?
大專旅遊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