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此一遊:景點管理︰文物景點的背後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杜」此一遊:景點管理︰文物景點的背後

 

早前廣受關注的主教山配水庫遺址,終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日後很大機會成為旅遊景點。世界各地很多歷史建築都是旅遊熱點,有些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簡單來說,將歷史遺跡發展作景點主要為吸引旅客和方便遊覽; 而「世遺」的首要任務是保留文物和遺址的「完整性(Integrity)」和「原真性(Authenticity)」,以保護承載人類文明的古蹟免受破壞。究竟兩者有無衝突呢?且看以下例子,瞭解如何透過景點管理(Destination Management)去平衡不同的要求。

1900 多年前被火山爆發活埋的意大利龐貝古城(Pompeii)在出土之後沒有任何遮蔽建設,風化磨損對其完整性造成威脅。龐貝遺址設鐵路方便遊客到達,但遺址區近百座房舍之間只可以徒步遊覽,而且全區只有一間簡餐店,盡量減低旅遊活動引起的污染。

700多年前的波蘭馬爾堡城堡(Malbork Castle)經過多次戰爭洗禮,原本建築已遭嚴重破壞,幸好資料和文物保存完整,第二次大戰後仍可運用中古時代的物料和技術重建,並將中世紀武士的武器陳列和詳細介紹,而不以古堡趣事作招徠,所以到訪者大都是歷史文物的愛好者,這無疑已有助保育。

200多年前越南皇朝的順化歷史建築群(Complex of Hué Monuments)範圍遼闊,城市發展和旅遊壓力對皇城邊陲的建築和分散在香河流域的陵墓帶來破壞風險。有賴政府文物保育中心的努力,加上順化人民對歷史文物的自豪感和保護意識,保育工作尚能見到預期成效。

香港古蹟的鑑定、維護、教育和導賞安排主要由「古物古蹟辦事處」負責,當中屏山文物徑是以集群(cluster)概念,與原居民合作將相關的建築群連繫起來,集中管理和提高遊覽趣味。

下次遊覽本地或外國的歷史景點時,可會細想這些遠古的遺產是如何得以保存至今,讓人有機會欣賞呢?

杜立信

大專旅遊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