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呱呱落地時是一張白紙,因家長的教養方式和學習環境填上色彩,影響性格、成長與發展,尤其零至六歲是兒童成長的黃金期,不少家長都會在孩子升讀幼稚園前,安排他們參加Playgroup(遊戲小組),期望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同時為入讀幼稚園做好準備。隨著學前Playgroup文化盛行,坊間陸續出現不同的Playgroup類型,然而Playgroup導師尚未有認證或註冊的制度,內容和師資良莠不齊。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為推動行業發展,自2014年起開設資歷架構第三級課程「幼兒Playgroup導師培訓證書」,由資深幼兒工作者馬惠屏(馬老師)擔任課程導師。馬老師期望,藉著課程培訓出專業、懂得發掘孩子長處的導師,為行業注入新血、帶來突破。 有人會以為,Playgroup只是一個讓孩子玩玩遊戲、如同託兒中心的地方;亦有家長認為,Playgroup是為孩子準備幼稚園面試的地方。對於大眾的不同理解與期望,馬老師秉持自己對幼兒教育及Playgroup的信念,給出這樣的一個解釋:「Playgroup不只是遊戲小組,也不應該是目標性的,而是透過有系統的遊戲,讓孩子接觸及學習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讓家長學習如何在生活中輔助孩子學習及成長;導師則需要從中觀察及分析孩子的個性,並且發掘他們的潛能和長處。」Playgroup是一種方式,導師的引導技巧、與家長的溝通和對孩子成長需要的觀察,主導每場遊戲小組的成果。 觀察幼兒的需要 非「一本通書走天涯」 幼兒尚未懂得聽從和理解指令,因此特別需要成人觀察他們的需要。家長或幼兒工作者看到孩子大叫大喊或跑跑跳跳,或多或少會覺得他們「不乖」、「難教」,而未必了解背後的原因,馬老師指出「幼兒在不同階段會有相應的需要與行為,例如有小朋友喜歡將積木扔走,或者會有人以為他搗蛋,但其實這是他的行為模式。導師需要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再去滿足他們的需要,例如可以在下一節的課堂中,給喜歡扔玩具的孩子玩拋豆袋,滿足孩兒成長的內在需求。有時候家長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導師也要向家長作出解釋。」馬老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因成長背景而有各種行為表現,因此觀察力和敏感度都是成為Playgroup導師需要具備的「軟件」。 曾任幼稚園教師、在幼兒及兒童教育界別工作逾30年的馬老師,由2014年起擔任「幼兒Playgroup導師培訓證書」課程導師,至今共培訓逾2,000位學員。馬老師分享,課程著重理論與體驗並行,除了在課室授課外,中心亦會安排學員到她的親子Playgroup課堂上觀課,體驗帶領幼兒遊戲的實況,「先前提到導師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其實這也要靠經驗累積,當你觀察得愈多、接觸得愈多,就自然會理解到孩子做出某些行為的原因,這也可以幫助你消化和理解課堂上的內容,因此觀課對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馬老師亦有教授其他幼兒教育相關的課程,向家長及幼兒工作者傳授實務的幼兒教學技巧。在培育業界導師的過程中,她鼓勵學員多累積經驗,同時樂於把自己三十年的經驗分享予學員。 扭轉「撞板」的意思 啟發孩子天賦 Playgroup導師除了要熟悉兒童成長理論外,也要把握遊戲設計及帶領的技巧。她留意到在課程實務練習期間,對不少學員來說,要拿捏幼兒的能力來設計出相應的遊戲,是有一定難度,「雖然我常說孩子的能力其實很高,但有時成人總會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將遊戲設計得過於複雜。」不過,馬老師反而樂見學員「撞板」,因為每次錯誤都是一種學習,可以避免日後重複犯錯。成人也會有失誤之處,同樣,孩子成長路上跌跌撞撞,更需要成人的扶助;潛能初現時,當予適時引導和鼓舞。 馬老師強調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是發掘孩子的天賦,她常與學員分享,「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天賦,現在如果你尚未找到自己天賦,可能是因為你的照顧者沒有好好為你發掘,但今天你是別人的照顧者,就為孩子發掘他們的天賦,好的地方就讓他們發揮,不足的地方就去教育他們。」這一番說話可以說是馬老師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態,相信每一個孩子絕對身懷天賦,以自己的能力啟導他們。 持續學習 在既定中尋求突破 外國專家不時發表有關幼兒發展及教育研究的新發現,馬老師緊貼著新趨勢,持續學習並定期審視課程內容,期望從中尋求突破。馬老師年前亦特意遠赴匈牙利及紐西蘭進修,增值自己。其中最難忘的是在紐西蘭參觀一間幼兒中心,當地的學生跑到沙池玩耍,甚至拿起泥土往嘴裡塞,但老師沒有阻止,反而是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喜歡做的事。這種自由的學習模式啟發了她,「香港家長比較著重於孩子的規矩和認知,有的會覺得Playgroup就是為孩子準備幼稚園面試,以前我在設定Playgroup課堂內容,也會加入較多認知性的內容,但就是進修過後才發現這樣不行,必須要在滿足家長和孩子自由學習之間取平衡,同時也會教育家長給予孩子空間發揮,適時引導他們回來。」 青協「幼兒Playgroup導師培訓證書」課程獲資歷架構第三級認可,期望可培訓專業導師,為行業注入新血,「現時社會沒有要求Playgroup導師必須取得專業認證資格,以致導師質素比較參差。」馬老師亦希望自己可以繼續進步,並持續將新發現、新得著分享給學員,「我一直留在前線工作,就是希望緊貼現今孩子所需,而不是搬十年前那一套出來,然後跟學生說這樣學就沒錯,就是要透過前線經驗,才能好好的向那些希望成為導師的學員們傳授教育心得。」 從事同一行業三十載,馬老師仍未厭倦。在她眼中,幼兒教育就如一條無盡的路,只要透過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不斷突破,便能在路途上尋獲樂趣,同時幫助每一位孩子在成長路上添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