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A Editor – Page 6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December 19, 2022

青協生活學院《好學·生活》雜誌Vol.8 現已出版生活學院

青協生活學院《好學·生活》雜誌第八期現已出版,每期雜誌聚焦一個 關於學習、關於生活,也關於您和我的課題。今期與大家一起研讀「學.堅持」的主題,當中邀請了於演藝事業崗位堅持了12年的王灝兒(JW)進行封面故事專訪,分享她堅守初心的信念;收錄幾位課程導師追求理想的專訪文章,在個人領域繼續走下去的心得;另由不同專家分享養生、生活和運動等範疇的小貼士,為當下正追尋理想的您,或是中途躊躇的您,送上摰誠鼓勵和祝福。今期雜誌同時為大家搜羅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的精選課程,涵蓋多個領域的學習,請即登入lla.hkfyg.hk,瀏覽更多課程資料。 我們希望,通過分享不同人士的故事,為開始或正在堅持的你帶來一點點前進的動力。 歡迎各位瀏覽以下電子版雜誌,或到青協生活學院取閱雜誌。
December 15, 2022

不休止的學習 守護手工皂的成長

源於數千年前的肥皂對於現代人來說,總是不及沐浴露流行、方便,造型亦不甚討好。然而,肥皂經歷不同演化、社會文化和喜好的轉變,在近年一反常態被列入手工藝潮物之一,成為送禮自用皆宜的人氣產品,當中蘊藏了甚麼轉變?一磚又一磚由人手製作、投入心思和意念的手工皂也許是其中一個答案。 手工皂能突圍而出,與其實用的功能及別出心栽的造型有莫大關係。手工皂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具護膚功效的功能皂,如台式素皂;另一種則是如同藝術品般的造型皂,如韓式手工皂。兩種手工皂各有特色,製作方法及對象都有所不同,當中的共通點都需要製作者的技巧和耐性。本地手作品牌Simplismhk創辦人Sally Wong起初被手工皂獨特的實用性吸引,經過不斷學習及鑽研,更開辦工作坊成為導師,讓手工皂以另一種形象再次走進大眾之間。 與素皂的機緣 塑造理想工作室 接觸手工皂前,Sally跟一般「打工仔」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安穩上班生活,後來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乏味,便開始尋找不同的進修機會,機緣巧合下參加了手工皂課程,逐漸愛上了這門學問。Sally分享第一次接觸的手工皂是台灣素皂,用料及造型比較傳統和簡單,成分卻更天然和具功效;從學習素皂開始,一再探索進深技巧和其他類型的手工皂,如韓式手工皂,為她日後「皂」出新天地鋪下重要的基石。 雖說是在因緣際會下學習製作手工皂,但Sally深信並受惠於素皂的優點,於是創立工作室來推廣這門手藝。「因為男朋友一向是手工皂的用家,而我自己的皮膚狀況亦不太穩定,有感原始肥皂可以幫助改善膚況,同時留意到當時手工皂仍非主流日用品,便希望學習一門手工藝兼打發時間,結果由此發酵出自己全新的生活。」Sally大概花了一年時間籌備和創立Simplismhk,方始開班授徒。工作室現時以韓式手工皂最為受歡迎,但她對素皂的初心不變,「韓式手工皂的造型千變萬化,其實都是從素皂演變而成,所以製作素皂的根基必須要花時間建立,我亦堅持Simplismhk的導師全部都是學習素皂為先,這可以令創作及教學更得心應手。」 親力親為的堅持 全因真心喜歡 一磚手工皂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考驗耐性,而設計華麗的韓式手工皂更講求技巧及手藝。Sally指出素皂需要人手攪拌數個小時才可以成模,韓式手工皂需時相對較短,約一小時便可。如果中途放棄,成品便無法達至順滑而結實的品質。雖然使用電動攪拌器可以節省時間,但Sally在教學時,也會教導學生先學習人手攪拌,獲得原始的體驗,以及紮實的基本功。 身型瘦小的Sally看來弱不禁風,但對著自己的寶貝──Simplismhk所給予的專注和堅持卻是無比強大。由「打工仔」到與男朋友共同全職經營工作室,剛開始時的過渡期對Sally來說絕對是刻骨銘心,「起初仍然有全職工作,只能安排於晚上開班,下課後還要花一至兩個小時清潔用具和課室等,回家後已差不多凌晨,翌日又要再上班。這段時期維持了接近九個月,過程很耗心力。」Sally看似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背後卻是九個月來不曾間斷的努力及辛酸,那份為理想拼搏的熱情與疲憊,只有自己才能切身體會。初出茅蘆便面對經常收生不足、幾波疫情的打擊,重重障礙下,她曾經想過放棄,卻明白萬事起頭難,並因為真心喜歡手工皂、與男朋友互相支持,以及旁人的欣賞,成為了兩人堅持的動力,靠著點滴「心靈雞湯」咬緊牙關,Simplismhk才能開花結果。 持續進修 一份力求專業的執著 言談間,Sally一直強調「專業」。除了師資及用料外,她所追求的專業也包括堅持「進步」的心態,「我堅持一定要持續進修,千萬別讓自己停下來,一停下來,別人就會超前,到目前為止我仍然繼續在手工藝及皮膚護理方面進修學習。」正因為此,Sally幾年前學習韓式手工皂,成為本港首批引入韓式手工皂的導師。韓式手工皂著重設計和顏色,製作方法更講求技巧和製作者的經驗,例如雲石紋是以類似咖啡拉花的手法製作而成,於矽膠模具中勾勒不同色彩及樣式,困難之處是過程中無法看清顏色的混合狀態,需要靠想像力幻想及預計混合物中所形成的圖案。從持續學習和無數練習中,Sally除了學成韓國ICAD協會指定的手工皂款式,更設計出自家品牌獨有的「海豚」藝術皂,她分享這款皂「包含的技巧和元素比較豐富,製作過程中時需要用上幾種不同技巧,教學時內容會較豐富和有趣。」堅持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涉獵得更多範疇,與學生分享更多。 花樣亮眼的韓式手工皂近年深受大眾喜愛,令Simplismhk的學生人數節節上升,規模亦不斷擴大,Sally沒有因此而自滿,而是堅持提供高質素的課程,「我們導師團隊的宗旨是令學生於課堂內學懂所有知識及內容,同時確保他們回到家後都懂得自行製作手工皂,因此我們更提供免費網上教室,跟進學生們自主學習的進度及疑難。」她認為「專業」不是只一種宣傳口號,而是結合已有知識並實踐出來的態度,「這樣才可以因材施教及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同時優化教學。」 在汰弱留強的社會中,Sally希望未來和Simplismhk一起持續進步,將更多新元素帶給學生。現在工作室發展漸入佳境,除了韓式皂深受大眾喜愛外,Sally展望以自己所能,向大眾推廣功能甚多的素皂,讓它的價值被更多人認識,為此她致力精進自己的知識,務求讓素皂在外觀和功能上更添吸引力。正因為堅持貫徹自己的信念──從不斷裝備自己,令自己變得強大,才能一直勇往直前面對自己選擇的路。
December 15, 2022

十年時光 創立本地牛仔品牌

牛仔褲可算是香港人最日常穿著的服飾之一,快如快時尚的促銷活動,慢如動輒數千元的經典品牌,都能見其蹤影。然而牛仔工藝並非外國專有,在香港亦有默默耕耘的牛仔職人。Full House Denim & Workshop 主理人 Elton 投身牛仔工藝十年,在快時尚的洪流下,仍堅持提供度身訂製的牛仔服飾,慢慢學習傳統之優點,但不受制於傳統,堅持創新,一直走來,不疾不徐,創出自家的牛仔品牌。 因為喜歡 所以做好 Elton 從小喜歡牛仔褲,在創立自家品牌前,他任職服裝公司,輾轉認識了製衣,慢慢萌生創立本地自家品牌的想法。「剛開始時其實算是『懵懵懂懂』,自己不是讀時裝出身,真的是由零開始。初時只成立了網店,沒有實體店也未有自己的產品,只提供一些舊衣修補和加工服務。後來做出成績有口碑,便開始做門市,再製作自己設計的產品。」不是科班出身,他自言學習過程是「倒過來」,先是喜歡才想做好,然後不斷學習,一直研究下去,慢慢就體會到牛仔布料的種種細微變化。 牛仔褲是百多年前美國淘金工人勞動時穿著的衣服,經歷時間洗禮來到今天,帶著濃厚的文化氣息。Elton 說,傳統牛仔褲跟其他類型衣飾的分別,就是牛仔褲不以「舒適」為主要目的。「如果講舒服,運動褲著得更舒服,但牛仔褲好耐穿。牛仔布一定是棉材質,經典款式的牛仔褲會有五個袋,後面兩個貼袋要五角形,前面散紙袋有撞釘。褲管要用布邊,從布邊能看出布料是否用舊式織布機來生產。舊式的每 12-15CM 會有一個紗結,織出來的布是窄封,製作時間和成本都會更高。」舊式織布機震動時所產生的粗糙織紋質感是無法複製的,因此製作一條復刻經典牛仔褲,穿上的更是一種歷史感。 從傳統走到現在 立志創新 傳統流傳下來,為好壞定下標準,然而只跟舊人舊路,終究無法突破自己。Elton 認為一條好的牛仔褲,其實都可以「好平民」。「剪裁好重要,好多人買牛仔褲,遷就到腰圍,但臀圍或大髀圍卻不合身。傳統牛仔褲的剪裁高腰點,臀位比較『拋』,闊闊的不會修身,其實未必最切合現在的潮流標準。」Elton 因此提供度身訂製服務,令不同人都能穿上適合自己的牛仔褲。適合自己,就是一條好的牛仔褲。 說到傳統牛仔工藝,多數人必然想到美國和日本。前者是牛仔工藝發源地,後者將之發揚光大。「二戰後日本人受美國文化影響,他們又擅長學習別人的優點,當時便接收了很多舊式織布機,日本岡山就由最初主要做校服,慢慢發展成為牛仔工藝重鎮。」面對追不上的時間,Elton 認為香港要發展牛仔工藝和設計,斷不能受限於傳統。「有人會問『日本做法是這樣,為什麼你不是?』我做創作,想法很主觀,製作出來的作品,作為創作者一定要喜歡。別人的復刻已經太多太好,如果你要嘗試製作其他款式作比拼,設計就要從創新入手。」 一件外套不開鈕門而改用中式盤扣,後幅拼上美軍褲款的大袋設計,布料用上藍染劍道袍。中美日三地拼出和諧,卻是港式獨有設計。「我們也會搭配一些與牛仔無關的元素,例如傳統日式刺子繡手縫工藝,在牛仔工藝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新東西。香港人都喜歡嘗試新事物,所以都能帶來新衝擊。創作最重要是有自己的想法,只跟隨別人的步伐就等同模仿而忽略創作者的研究及思維。」立足香港,最重要是敢於創新,建立並堅持自己的品牌價值。 本土工藝 心思在細節 一件看似簡單的牛仔工藝品,製作過程卻不簡單。「我們先畫圖設計,尋找合適厚薄的布料,然後師傅提供紙樣,再製作樣版。第一版多數會有大改動,試過最多覆版 30 次,用了一整年才完成一條牛仔褲。」跟 Elton 合作的老師傅有著多年經驗, 從牛仔褲的品質可見本地師傅的精湛手藝,收邊齊整細緻,鎖鏈腳的車縫方式,落針時兜出一圈一圈,布面看著沒特別,翻出底部細看才見真章,心思全在細節中。 回想剛開始製作自家產品時,Elton 花了好大功夫才能從日本布廠訂購到優質布料,每步走來都不容易。「跟日本人溝通很困難,傳送十封電郵,只有一封電郵有回覆,英文內容不會回覆,要先翻譯成日文才能與他們溝通。一直持續聯絡了兩年,終於有一間布廠回覆,我們『半求半問』有沒有剩布可給我們試試做產品,他們才答應,慢慢才建立現在的穩定的合作關係。」取布量雖然不及大品牌,但透過堅持和誠意,Elton 才能走到今天,用上優質布料,製作本地的優質牛仔工藝品。 「牛仔布的變化很多,不同的洗水效果,不同的生活穿著痕跡,都會令它跟最初的模樣有所不同。」牛仔工藝的獨特和多變,讓人愛不釋手。Elton則把自己對牛仔的鍾愛,投身成為一份專業,打造自家牛仔品牌。從最初的加工修補,到後來的度身訂造,並製作一系列自家設計,開辦工作坊傳承牛仔文化,十年下來,就如穿上一條牛仔褲般,一點一滴的變化多端,牛仔布上的獨特紋痕猶如他堅持不懈的足跡與成果。
December 15, 2022

今昔光影交錯 堅持留住城市記憶

不管是一秒間按下相機快門,或是花三小時揮動畫筆,轉瞬留住的溫度和速度,都是時代的面貌。資深風景紀實攝影師兼速寫畫家 Laurence Lai 以相片和畫作,記錄香港城市風貌的萬千變化,多年來始終如一。現在回頭一看,逝去的那一剎曾經都停留在當時,以另一種形式變成珍貴的永遠,一一被封存起來。Laurence一直走在紀實攝影的路上,從過去拍到現在,更提筆描摹下來,相信著「好作品就如紅酒一樣,愈舊就愈有味道,醇香悠遠。」今昔景物面貌全非,唯有一幀幀照片為我們留下當時。 觀察與對話 捕捉鏡頭下的城市靈魂 Laurence 從九十年代開始攝影和經營藝廊事業,專注於香港風景及城市紀實攝影。要呈現城市風貌,絕對需要仔細觀察。Laurence 遊走在香港不同角落多年,對於捕捉光影和角度都自有一套心得。他說一張好的紀實照片,重要的是找到地標性的環境來訴說時代,「像這張拍皇后大道東,有電車、龍門酒樓、珠寶金行的招牌;又如另一張拍中環荷里活道,我拍下了一個穿唐裝衫的伯伯拿著雀籠在蓮香樓。這些都是反映時代的細節。」讓人一看便懂,就是紀實攝影的魅力,也展現拍攝者對城市的熟識及敏銳。 Laurence認為紀實攝影不一定是「shoot and run」,有時拍攝老店,「坐定定、慢慢傾完先影」更好,而這類紀實攝影所需的除了技巧,還有事前好好溝通。「前陣子我開辦了一場九龍城攝影工作坊,有學生問要怎樣才能拍好別人舖頭。其實拍照前要先懂溝通,比如去到一間舊式中藥舖,先稱讚一下人家舖頭環境,『你舖頭好有特色啊,我好想影』,這樣能卸下老闆的心理包袱。但如果拿著長鏡頭在外邊鬼鬼祟祟,當然會被人罵。攝影時對人態度要誠懇,也不要阻人做生意。」除了言語溝通,Laurence 也有些小技巧,例如先光顧店家,「花幾十元買幾包陳皮梅」;也可向店家展示自己的作品,這都是表達誠意的方法。說到底,人才是城市的靈魂,與人缺乏溝通,也難拍出具人情味的紀實城市風貌。 耐性的工藝 數碼年代下不減精誠 Laurence的攝影起點始於一台菲林傻瓜機,直到今日的數碼年代,在數碼打印外,他仍然會投入黑白菲林,只因菲林是時間的工藝。「影菲林一筒三十六張,真的要影到每張都值得曬出來,要非常謹慎。黑白菲林的手工曬相,要拿放大機放菲林進去,顯影、停影、定影、水洗,永久保存,因此曬一張相是一整天的事,這叫銀鹽攝影,是工藝和時間。」菲林的有限,反而培養出更專注和嚴肅的攝影態度,拍出更多令Laurence滿意的照片,即使身在節奏急促的時代裡,也能捕捉到值得成為永遠的一刻。 香港攝影生態多為廣告或人像的商業攝影,住屋環境也未必讓人可以擺放大大小小的風景照片,因此像 Laurence 如此專注販售攝影作品的並不多,也不容易。「香港的風氣並不專注一張相本身,以前那些沙龍會的會員在大會堂或文化中心辦攝影展,只用釘書機釘起作品,三四天就拆釘結束。在外國卻是會投資優質相架,因為相是放一輩子。」尤其人人手機在手,隨手都可拍下上百張照片,從攝影、選紙、曬相至訂製適合的相框,更顯這門工藝的可貴之處。 攝影到手繪 重燃情感的溫度 Laurence的攝影路並非一直順遂,在 2017 年他遇上了攝影生涯樽頸位。「維港天際,日與夜,山頂尖沙嘴寶馬山,連直升機都出動,所有地方的招牌所有角度都影過,我開始停滯,覺得突破不到自己。」思索期間,他在店外遇上一個在寫生的女生,見她用水彩畫了三個小時,好奇心驅使下,Laurence上前搭話,輾轉認識了一個手繪速寫群組,發掘速寫之美。「在群組中,有位年近六十歲的先生一星期畫兩三次,我便私下聯絡,問他可否跟他一齊畫。他說他人就在廟街,有多張『凳仔』,叫我過去一齊畫。」拍過廟街千百次,明明對地方「滾瓜爛熟」,但透過速寫,他看出不一樣的感覺。那半年他暫別攝影,不停畫下城市面貌,重新感受自己對香港的熱情。 一年後「手繪香港」成立,群組由最初三、四人到現在接近二百人,最多人參與的一次聯合活動有多達 130 人。速寫讓 Laurence 在不同城市角落連結起更多人,看到更多以前未見過的風景。他自言速寫五年,起初兩年堅持每星期畫三至四張,至今畫了接近二、三百張,是勤奮成就他的熱情,重燃對攝影的感覺。「畫畫後,影返相,風格有不同,以前構圖四平八穩、工整;現在更多情感,會影多些局部,抽象一點。」Laurence 的創作也跟城市一起變,情感積累愈來愈深。 生於斯長於斯 堅持只因喜愛 去過無數地方,拍過無數風景,Laurence 坦言還是香港「最好影」。「土生土長,香港出世嘛!不管是城市面貌,或是其他流行文化、飲食文化,我一直這樣說:Either east or west, Hong Kong is the best. 這是真的。」近年不少人移民,不少客人在離開香港前都來向他購買香港相片留念。「大家來買相會問我走不走,我說我太愛香港,我喜歡晚上肚餓時落街,就可以吃到雲吞麵。」有時候堅持的過程中不一定經歷大起大落,也可以是出於一種細水長流、淡淡的愛。 多年來一直攝影和畫畫,Laurence 看盡香港的萬千變化。「香港街道變得最多是招牌瘋狂地拆,好多古蹟不保留,起新樓,好多時都是無聲無息。」儘管變化讓人可惜,Laurence並無停下來,此刻他反而比以往更積極籌辦攝影和手繪速寫工作坊,希望能凝聚更多人一起記錄香港。「我選擇了留低,就繼續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建立這個地方。」一張張照片,一幅幅畫作,一點點力量,唯有堅持好好記憶,這裡才有將來。
December 15, 2022

名為「傳承」的使命 重現手雕麻雀的色彩

麻雀的紅、藍、綠色圖案深入人心,凹凸的坑紋讓「摸牌」成為不少人打麻雀的習慣,尤其在勝券在握之時,緩緩地摸索麻雀坑紋,摸出一只必勝的牌讓人高呼一聲「食糊」,贏得一局。在手雕麻雀工藝日漸式微之前,這些摸得出來的花樣便是由師傅人手一刀一刀雕刻而成。然而,如同不少傳統工藝被機器取代的命運,加上這項技術難以在一時三刻習成,時至今日香港手雕麻雀師傅也只餘幾位。從小生活於家族手雕麻雀廠的香港插畫師Karen Aruba有感個人使命,近年一直努力為麻雀「翻新」,希望能夠傳承手雕麻雀工藝,讓這個非遺文化和父輩故事得以保存,並以自己的方式開拓新面貌和可能性。 重新演繹 手雕麻雀的淵「緣」 每逢喜慶節日或颱風假期,總會聽到打麻雀的聲音,但相信很少人的童年回憶是像Karen一樣全家人一起製作麻雀。Karen自小在爺爺開設的手雕麻雀工房「復興隆麻雀廠」長大,爺爺和爸爸負責雕刻,叔叔負責「磨牌」,年紀小小的她會在廠內畫畫,有時幫忙作麻雀上色和包裝等小工夫。對年幼的她來說,待在麻雀廠是自然不過的事情。復興隆麻雀廠當年是香港少數具規模的工廠,經歷過興旺時期,可惜敵不過時代更迭,工藝漸漸被機器取代,最終於2009年結業。Karen形容那是一個「sad story」,家人當時更把所有工具、機器都扔掉,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當所有人以為手雕麻雀會完全消散於時代洪流之際,Karen於五、六年前重拾畫筆,由當年在廠內畫畫的小女孩,搖身一變成為插畫師,創立Karen Aruba Art,更把童年回憶的線索串連起來,「我一直思考如何重新宣揚手雕麻雀,心血來潮便把兒時接觸過的廠房工具重現畫紙上,鮮少人會看過或認識麻雀的製作過程及工具,絕對是值得保留的故事。」長大後的Karen更加明白傳承手雕麻雀的重要性,她開始深入探究麻雀文化,得知香港只有幾位碩果僅存的手雕麻雀師傅,同時向爸爸了解更多舊時故事,後期在機緣巧合下認識到一間對手雕麻雀藝術甚有興趣的印刷公司,便游說父親「出山」一同合作,自始開展了不同關於麻雀的計劃,成為傳承手雕麻雀之路的契機,在圖樣、顏料上加入創意,同時幸獲朋友幫忙拍攝及撰文,把上一代認為是「工廠活兒」的手藝詮釋為麻雀藝術,逐漸引起大眾關注。 視為使命 堅持做好 據Karen了解,香港目前只剩下約五位手雕麻雀工匠,絕大部分年事已高,若不加以保育推廣,也許很快會迎來技藝失傳的日子。Karen認為既然自己比其他人更熟悉手雕麻雀、有更多機會接觸手雕麻雀,這些年便一直努力於工餘時間推廣手雕麻雀文化,「一直堅持,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一份使命。我做這件事不是為了回報,而是希望保留和傳承這些也許會失傳的事情。」手雕麻雀是珍貴的文化,隨著現代人把麻雀視為正常社交活動,Karen認為可以把麻雀正面的訊息表達給世人,「外國如日本、美國等地方也做了很多關於麻雀的研究,大部分從歷史及藝術角度出發。麻雀其實可以有很多範疇訴說,何不說一些正面的事情?」 依稀的兒時印象並不足以令Karen做好她理想中的傳承,數年前她找到了一位即將退休的麻雀師傅,「因為結業時沒有留下任何工具和機器,所以我與爸爸四出尋找工具。得悉一位荃灣老師傅退休,我便登門拜訪,自我介紹並希望收購師傅的工具,幸運的是他一聽到我爺爺的名字就把工具送給我,知道大家都是同行及有心人,所以我們重新擁有一套工具。」有了工具、父親「出山」,Karen深信,香港自身就可以做得好、說好手雕麻雀的故事。「我希望為此行業付出更多,所以兩個月前我協助香港麻雀協會,製作展覽和舉辦麻雀競賽,從年輕人著手,分享麻雀的正面特質,也希望透過自己創新的麻雀圖案設計,例如香港特色的當舖,以及用色的新鮮感,例如金箔、粉色等,為手雕麻雀帶來新的可能性。」 由家而生 傳承珍視之物 Karen的價值觀和性格與家庭成長背景息息相關。小時候生活在家人經營的麻雀廠,長大後和父親重新與手雕麻雀結緣,由第一項與爸爸推廣的麻雀項目「藝遊四方城」開始,Karen發現了父親的另一面,比如堅持的信念,又比如工作的態度,與她以為的不一樣,「我爸爸原來是一個很有系統的人,做事很講效率;他也很open-minded,願意和我試新事物。」父親的為人處事絕對影響了她成長,也拉近了兩代人的距離。 品牌名稱中的「Aruba」也與家庭有關。「Aruba是加勒比海的一個小島,婆婆與阿姨從前行船到了Aruba,正值八十年代移民潮,便叫我們一起到Aruba生活,所以我小時候在那裡生活了一年,但後來因為小島生活不太適合小朋友發展,最後還是回到香港生活。我很欣賞這個小島的特質,『One Happy Island』,當地人很熱情友善又願意幫助別人,不分國界很和平,人與人之間沒有戒心,而香港比較複雜,所以我將『Aruba』放入品牌,希望可以將這些特質分享給大家。」對Karen而言,本身理念和思維正面,才可成為更好的創作者,在作品故事寄託正向精神,感染更多人。 Karen接下來會做更多關於手雕麻雀技藝的「傳承」工作,儘管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一段長時間,「我希望在培育手雕麻雀匠人方面找到更可行的方法,因為需要時間整理出有系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上色、手雕、磨牌等等。即使有人願意花兩、三年時間,每天跟師傅學習和練習,但沒有循序漸進的教學系統、適合的教材及工具配合,最終只會是浪費時間及浪費別人的堅持。」 童年時的記憶隨著時光變得朦朧,卻成為心中深深的烙印,讓Karen在一個時間點覺醒,肩負傳承手工麻雀的使命。一種傳統人手工藝在媒體報導後會獲得一時的熱烈回響,以後也許會如同煙花散場一般變得虛無,但只要選擇一直堅持下去,總會有人把傳承的使命延續下去。
July 26, 2022

Suphia’s 健康分享站 – 解暑有營甜品

Suphia’s 健康分享站 – 解暑有營甜品 芒果酸酸甜甜、香味十足,是不少人夏天喜愛的水果之一,今次會分享用芒果配搭超級食物牛油果做出一款清新解暑、質感如雪糕般入口即溶的蛋糕!光是想像能製作並品嚐這麼清涼的蛋糕已垂涎三尺。 芒果牛油果蛋糕的健康貼士: 牛油果油含豐富維他命E,對皮膚、細胞、頭髮及指甲生長都有很好的效果;芒果是夏天的當造水果,中醫一向主張「不時不食」,食用該季節時令食物便能吸收其最大的益處,芒果能為身體補充能量,紓緩因天氣炎熱,大量流失水分而帶來的疲累感。蛋糕材料亦包含腰果及椰子,可為身體提供維他命和礦物質。甜度方面,可選用楓樹糖漿或蜜糖,為蛋糕提供天然礦物質及維生素,集合以上食材的營養價值,整個蛋糕除了美味解暑之外,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準備工具: ・六吋或八吋蛋糕模 ・高速攪拌機 材料: 熟牛油果:2個 (180克) 芒果:1個 (100克) 檸檬汁:半個檸檬榨取 蜜糖/楓樹糖漿:100克 腰果:50克 雲呢拿油:10克 椰子奶油:200克 抹茶粉:1克 椰子油:20克  製作方法: 1. 先將水果類切件,方便攪拌。 2. 將所有材料放入高速攪拌機攪拌至順滑均勻為止。 3. 倒入一個六吋或八吋的蛋糕模具,把表面鋪平。 4. 放入雪櫃急凍5小時,解凍5分鐘即可食用。可加上水果或其他裝飾。    
July 26, 2022

跳出「打工仔」日常 成功創業要素

常言道﹕「創業容易,守業難」,究竟創業是怎樣容易?卻有不少初創企業未能長久維持下去,開業不久便要面臨倒閉危機?筆者將分享近二十年的營商經驗,逐一為大家拆解營運一盤生意的成功要素。 一、 忠於自己 創業成功先要「忠於自己」,也就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行業性質,並且要願意用心不斷發掘相關範疇的新事物及市場趨勢,這樣才可以創造出與消費市場和營商環境貼近的產品及服務,捉緊目標顧客群的口味,以迎合及滿足市場需求。反之,如果創業者揀選了一門自己不喜歡的行業,便難以持之以恆地執行這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見,創立一門自己有興趣的生意絕對是成功創業的首要因素。 二、 親力親為 不要相信員工或其他人可以替業務解決問題。很多人以為當老闆可以「不用做」、事事交給員工;然而,創業之路從來都不輕鬆,尤其是初創企業。身為一間公司的創辦人,肩負領導的角色,一切大小事務都要靠自己決定,包括行業定位、業務選址、店面設計、財務預算、員工及客戶管理、系統操作、市場推廣、危機處理及法律責任事宜等。即使有得力員工相助,一盤生意始終是由自己或與拍檔由零開始,最了解及重視公司規劃的也只會是自己,員工不會比自己更上心和著緊,因此,創業者應緊記以老闆的角度根據設定和規劃審慎地處理每個問題,絕對比假手於人更好。 三、正面態度 創業需抱持「邊學邊做」且不斷力求進步的正面心態,因為期間所遇到的困難可能會遠超想像,尤其是新手創業者。然而,若能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問題且學懂從中學習,相信必能為自己和業務帶來裨益,因此,一個正面積極的營商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我們所説的「正能量」。 四、人際關係 在創業上,人際關係的力量也很重要,正所謂「識人好過識字」,此處並非鼓勵大家只拉攏人脈做事,而是好好善用自己和朋友之間的人際網絡。例如計劃開辦教育中心的人士,可留意自己的人際網絡中,是否有與外國學府或機構有合作關係,可有助自己引入外國認證課程或工作坊於生意中,提高業務的種類、知名度或認受性。我們的人際關係是無形資產,懂得開拓和善用便可轉化成有形資產了。 總括上述幾點,成功創業最重要的要素其實是取決自己,包括處事態度、心理質素和願意不斷學習求進步的心志,皆是準備創業的所需條件。雖然現今的整個營商環境和疫情反覆,難免會令不少人卻步,但商業市場一直都是 「有危便有機」,要怎樣才能捕捉商機成為機遇,便視乎各位「準老闆」願意為業務付出多少和能堅持多久了。 在此祝願大家創業成功且有一個更豐盛的人生!
July 26, 2022

社會新鮮人求職貼士

每份職業的工作性質不同,撰寫履歷表及面試技巧都有些分別,所以各位求職者要視乎自己的求職需要,做足準備,學習相關知識,更能一擊即中。
July 26, 2022

奠定兒童語言能力的方法

現在許多小朋友的說話能力發展較為緩慢,或是口齒不清,令父母擔心不已。除了多看書,究竟要怎樣做,才可以讓小朋友「多開金口」,超越語言發展的屏障? 1. 分享自己的故事,引起小朋友互動的興趣 跟小朋友分享自己小時候的趣事,有助引發他們對講述自己故事的興趣。當中需要一些技巧,例如需要用一些誇張的手法來描述一個讓自己開心的經歷,從而感染小朋友,誘導他們主動分享自身的感受。同時,家長也可以利用開放式的問題,來製造幻想的空間,讓小朋友更勇於表達自己心中所想。 2. 說出自己的「理由」 要小朋友開口說話,首先要教會他們把感情和嘴巴連結。有時候心理障礙也是最大原因,導致小朋友不敢勇於表達。如果小朋友在一個很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爸爸媽媽都不吝嗇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他們便會安心地把自己所想和所感受的都說出來。久而久之,小朋友便會更懂得如何向家長甚至他所信任的人表達其感受。 3. 利用故事,巧妙運用技巧,引導小朋友說出「如何」及「為何」 許多家長都有培養子女從小看書的習慣,而現在也有很多書會教導家長如何利用「事、地、人、時」作適當的提問,從而引起孩子把書本看下去的興趣。當小朋友能熟練地創造出不同方法或方向後,可以再從多個「如何」中抽取一至兩個來問「為甚麼」,引發孩子思考和表達自己。 在引導小朋友「開金口」的同時,切記不可以提出太多問題,因為這會令孩子覺得煩厭,或感覺被質問,所以要小心運用這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