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 建立正向親子關係 –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HKFYG Living Life Academy

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 建立正向親子關係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需要面對小朋友「扭計」的挑戰,孩子「扭計」的行為往往源於他們的需求和情感表達,當中的原因卻不易被家長理解。

人類行為可以歸類為「反射性行為」「操作性行為」。反射性行為是自然的反應,例如當我們觸碰到熱水時,會立刻縮開;而操作性行為則受「操作制約」的學習模式影響,例如當孩子發現進行某個行為能夠獲得他們想要的回應時,日後便很大機會會持續進行該行為,反之亦然。

舉例當小朋友每次哭喊向家長要求糖果,而家長每次為了避免衝突都會給予糖果時,久而久之,孩子便學會哭喊的行為可以讓他獲得糖果,結果日後要他停止這種「扭計」行為可謂難上加難!

這篇文章我們將探討如何以科學實證的教學方式,來應對孩子的「扭計」行為,並提供實用的策略,陪伴家長走過育兒之路。

1. 找出行為動機
孩子每個行為均有不同目的,必須先分析背後動機才能對症下藥,行為動機基本可分為四大類:

  • 獲得關注:例如小朋友在父母聊天時插話,而家長又立刻回應滿足孩子。
  • 獲得物品:例如當玩具被收起時,孩子尖叫大哭,然後家長立即歸還物品。
  • 逃避:例如做功課時,孩子不斷要求去廁所,離開座位從而不需要完成習作。
  • 自我感官刺激 : 例如SEN學童出現自轉或身體前後擺動的行為,以滿足感官需求。

2. 教導小孩適當表達情感
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是否已具備適齡的情緒認知、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除此之外,亦需教導孩子循合適途徑表達情緒,如使用恰當的言語及行為,而非尖叫打人等不當行為,同時亦要讓他們學習自我控管情緒的技巧。

3. 認可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達情緒時,父母不應忽略,應先認同他們的感受,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受到重視,例如:「媽媽理解你不能玩耍所以感到不開心。」這不僅有助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亦是教育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4. 加強孩子聽從指令能力
很多孩子看似「不聽話」,事實是他們還未掌握理解指令的能力,複雜的指令讓他們無所適從。家長應多加留意孩子服從指令的能力是否成熟,並循序漸進地從簡單指令開始及加以教導,逐步幫助孩子理解和完成複雜指令。

正所謂:「羅馬非一天建成。」教導孩子的過程同樣需要時間和耐心。如果希望子女在智慧和情商上都能有所成就,同時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才能,必須從小以正確及科學實證的方法教導,不要錯過孩子的黃金發展期!

余穎欣小姐


註冊心理學家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BCBA)

應用行為分析(ABA)證書課程

單位︰持續進修中心
對象︰家長及兒童教育工作者
收費︰$2,800

課程資料